在哥斯达黎加的中文课堂上,当地学生用刚学会的中文真挚道出“谢谢”二字,让国际中文志愿者、河北外国语学院21西本3班学子吕璐芬的内心满是温暖。这段跨越国界的执教经历,既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生动实践。

“西班牙语基础让我能更好地搭建沟通桥梁。”吕璐芬结合西语,向学生讲解中华传统节日与汉字演变故事,学生眼中的好奇与热情,让她深深体会到教学的价值。为适配不同年龄段学生需求,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低龄学生准备汉字拼图、中文儿歌等趣味活动,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中文魅力;为青少年引入中国影视剧片段、流行音乐赏析,以贴近兴趣的方式打开中文世界。教室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见证着她用心授课的每一刻,实现中文教学与文化传播同频共振。

中文教学的影响力不止于课堂。当地中文学校开放日活动上,学生身着中国传统汉服与家长欢聚,教室四处的中文学习元素,尽显中华文化的独特吸引力;课后,与穿着统一校服、欢快比耶的学生合影,让吕璐芬感慨“中文教学更是快乐的共享”。此外,她还常与当地同事交流,在对话中感受哥斯达黎加风土人情,对“文化多样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段时光是充满惊喜与成长的文化修行。”谈及外派经历,吕璐芬感慨万千。这段经历不仅提升了她的教学技能,更让跨越国界的友谊悄然滋生,坚定了她“学好西班牙语、讲好中国故事”的信念。

作为国际中文志愿者,吕璐芬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担当,用中文搭建起中哥文化交流的桥梁,为文明互鉴注入青春力量。她的故事,既是学院育人使命的生动缩影,也激励着更多学子投身国际中文教育,让文化之桥跨越山海、连接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