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二十四节气餐桌:跟着时令吃的智慧与美味

立春那日,母亲照例端上一盘春饼。薄如蝉翼的饼皮卷着青韭、豆芽和嫩蛋丝,咬下去满是春天的气息。"春打六九头,要吃鲜芽头。"

立春那日,母亲照例端上一盘春饼。薄如蝉翼的饼皮卷着青韭、豆芽和嫩蛋丝,咬下去满是春天的气息。"春打六九头,要吃鲜芽头。"她说着老一辈传下的谚语,又往我碗里夹了块萝卜。这"咬春"的习俗,在我家已延续了三代。

谷雨前后,外婆总会买来最新鲜的香椿。她将紫红色的嫩芽在开水里轻轻一焯,切碎后与豆腐同拌,淋上几滴香油。那特殊的香气,成了我记忆里春天的味道。邻居送来刚采的荠菜,母亲便包起馄饨,说这时节的野菜最是清火明目。

小满时节,菜场的蚕豆格外饱满。父亲坐在阳台慢慢剥豆,说这是"小满见三鲜"中的头鲜。嫩绿的豆仁用葱油一炒,便是最时令的美味。母亲又用新蒜腌了糖蒜,说等到夏天吃凉面时正好入味。

夏至那天,家里照例要煮一碗阳春面。雪白的面条在清汤里微微卷曲,像极了夏至日最短的影子。外婆往面里添了姜丝,说"冬至饺子夏至面,吃了不生病"。饭后的一杯新茶,是父亲特意托人从江南寄来的,他说夏至茶最解暑气。

立秋清晨,母亲在灶上熬着绿豆粥。她说秋后还有一伏,要吃些清凉的。"贴秋膘"的红烧肉要等到处暑才做,那时天气转凉,胃口正好。窗台上的茄子晒成了干,等到冬天炖肉吃,别有一番风味。

霜降过后,父亲开始腌制雪里蕻。他说要赶在立冬前腌好,这样经过霜打的菜才够脆嫩。厨房里摆满了准备过冬的食材:晾着的萝卜干、泡着的酸菜、还有新做的辣酱。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都遵循着时令的节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