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刷牙时偶尔发现牙龈出血,或是照镜子时发现牙齿间缝隙似乎变大了。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一个被许多人忽视的口腔健康“隐形杀手”——牙周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让牙齿容易脱落、令很多年轻人“中招”的疾病。
牙周病:不仅是牙龈出血那么简单
牙周病,顾名思义,是发生在牙齿周围支持组织(包括牙龈、牙槽骨、牙周膜等)的一类疾病的总称。
它通常由牙菌斑中的细菌引起,这些细菌及其毒素会刺激牙龈,导致炎症反应,进而破坏牙周组织。

牙周病初期可能仅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但随着病情进展,会出现牙龈退缩、牙槽骨吸收,最终导致牙齿松动甚至脱落。
牙周病的“隐秘”与“渐进”:
隐秘性:牙周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的疼痛或不适,因此很容易被忽视。很多人即使出现了牙龈出血等症状,也往往归咎于“上火”或刷牙太用力,而未及时就医。
渐进性:牙周病的发展是一个缓慢而持续的过程。如果不加以干预,炎症会逐渐从牙龈蔓延至更深层的牙周组织,造成不可逆的损害。
年轻人为何也要警惕牙周病?
在不少人印象中,牙周病是老年群体易患的疾病,可实际上,年轻人同样需要警惕,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不良生活习惯埋隐患
当下,不少年轻人作息混乱,熬夜加班、娱乐是常态。
长期睡眠不足会使身体免疫力下降,口腔抵御细菌的能力随之变弱,让细菌有机可乘。
饮食结构也不健康,偏爱辛辣、高糖食物及碳酸饮料,这类食物残渣易在口腔残留,为细菌滋生提供“温床”,进而引发牙周炎症。

2 口腔清洁习惯不达标
部分年轻人刷牙敷衍,刷牙时间短、动作不规范,难以有效清除牙菌斑。
而且,他们很少使用牙线、冲牙器等辅助清洁工具,牙缝里的食物残渣长期堆积,逐渐形成牙结石,刺激牙龈,导致牙周组织受损。

3 精神压力过大添风险
年轻人面临着工作晋升、生活成本等多重压力。
长期精神紧张会影响内分泌系统,使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口腔环境也会随之改变,变得更适合细菌繁殖,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

如何预防和治疗牙周病?
1日常口腔卫生维护
正确刷牙:每天至少刷牙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使用含氟牙膏,采用巴氏刷牙法。
使用牙线或牙缝刷:清洁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这是刷牙难以触及的区域。
定期漱口:使用漱口水可以帮助减少口腔内的细菌数量。

2定期口腔检查
建议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口腔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牙周问题。
牙医会根据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口腔清洁和治疗方案。

3专业治疗
对于已经形成的牙周病,需要进行专业的牙周治疗,如洁治(洗牙)、刮治、根面平整等,以清除牙菌斑和牙石,控制炎症。
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还需要进行牙周手术或牙齿修复。

4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增加患牙周病的风险。
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钙的食物,有助于维护牙周健康。
减压放松:长期的精神压力也可能影响口腔健康,学会适时放松,保持心情愉悦。

牙周病虽然“隐秘”且“渐进”,但并非不可防、不可治。
通过日常的良好口腔卫生习惯、定期的口腔检查以及必要时的专业治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牙周病,保护好自己的牙齿,让笑容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