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老板让我背黑锅被全公司孤立, 我没解释直接休假了, 回来时发现我工位摆满了道歉信

老板让我背黑锅被全公司孤立,我没解释直接休假了,回来时发现我工位摆满了道歉信......"小陈,这次项目失败的责任,你来

老板让我背黑锅被全公司孤立,我没解释直接休假了,回来时发现我工位摆满了道歉信

......

"小陈,这次项目失败的责任,你来承担。"

会议室里,王总把那份标注着200万损失的报告推到陈清面前,四十七双眼睛带着质疑和指责齐刷刷地看过来。

"王总,当初是您要求必须按B方案执行的。"陈清攥着手里的邮件打印件,上面清楚地写着老板的原话:"不要再提其他建议。"

"我那是出于对年轻人的信任!"王总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现在看来,我太心软了。"

从那天起,同事们开始疏远他。曾经并肩作战的张姐说"我也帮不了你,我有房贷要还";竞争对手刘阳在群里冷嘲热讽;就连暧昧对象林晓,也在走廊里匆匆避开了他的目光。午餐时,餐桌上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最后只剩下陈清和满桌的饭菜。

所有人都以为陈清会辩解,会反抗。

可他什么都没说,第二天就提交了年假申请,消失了整整十五天。

然而谁也没想到,当陈清再次推开办公室大门时,他的工位上竟然......

01

陈清永远记得那个周三下午。

公司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四十七个同事,加上老板王总。投影屏幕上,用红色标注着一个数字:200万。这是公司最大客户项目的损失预估。

"这次项目出问题,责任在谁,我想大家都心里有数。"王总站在讲台上,语气沉重。他点开PPT,上面赫然是三个月前陈清写的项目提案。

陈清的手不自觉地攥紧了。他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当时小陈拍着胸脯跟我保证,说这个方案绝对没问题。"王总叹了口气,脸上写满了失望,"我出于对年轻人的信任,才同意让他按这个方案执行。现在看来,我太心软了。"

会议室里响起窃窃私语。陈清感觉到四十七双眼睛齐刷刷地投向他,有质疑,有失望,有幸灾乐祸。

陈清低头看着手里的那张纸——一封邮件的打印件。上面清楚地写着王总三个月前的原话:"必须按我说的方案执行,不要再提其他建议。"

但他什么都没说。

会议结束后,同事们陆续离开,没人跟陈清说话。有人路过他身边时,刻意绕开了几步。还有人在走廊里压低声音议论,但那声音大得足够让陈清听见:"这次他算是完了。"

陈清回到工位,周围的座位都空着。他打开电脑,点开一个加密的云盘文件夹。文件夹里,整整齐齐地存放着十五封邮件——每一封都是王总强制要求他执行方案的证据,包括几封王总后来试图撤回的消息截图。

还有三次会议的完整录音。录音里,陈清清楚地提出过风险警告,但每次都被王总驳回。

还有项目决策文件的修改记录,显示王总亲自删除了陈清标注的风险提示。

甚至还有客户方李总的微信聊天记录,证明客户最初是认可陈清的A方案的,是王总后来强行换成了B方案。

陈清盯着这些证据,嘴角微微上扬。他的鼠标停在"发送"按钮上,停留了足足三十秒。

然后,他关掉了电脑。

陈清打开微信,给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发了一条消息:"王经理,我要申请年假,十五天,从明天开始。麻烦帮我办理一下手续。"

消息发出去后,陈清靠在椅背上,长长地呼了一口气。

他想起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真相不需要辩解,它只是需要时间。

窗外,云海市的夕阳正慢慢沉入地平线。办公楼里的灯一盏盏亮起来,只有陈清的工位附近,黑着一片。

他收拾好东西,最后看了一眼那个加密文件夹,然后关上了电脑。

明天,他就要离开这里十五天。

至于这十五天里会发生什么,陈清心里已经有了计划。

02

会议之后的两天,陈清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人走茶凉。

第二天上午,他去茶水间接水,碰到了张姐。张姐是财务部的老员工,两人共事五年,关系一直不错。上个月张姐做账出了差错,是陈清主动站出来说"是我给错了数据",帮她扛下了责任。那时候张姐拉着他的手,眼圈都红了:"小陈,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现在,张姐端着咖啡,看到陈清欲言又止。陈清主动打招呼:"张姐,早啊。"

张姐勉强笑了笑,叹了口气:"小陈啊,这次你确实...唉,我也帮不了你。我家里还有房贷要还,你懂的吧?"说完,她匆匆离开了,连正眼都没再看陈清一眼。

陈清站在茶水间,手里的水杯接满了,但他没动。

更难受的是工作群里的氛围。同期入职的刘阳,业绩一直不如陈清,这次终于找到了机会。他在群里发消息:"有些人啊,平时看着挺能的,关键时刻就掉链子。@陈清哥,这次教训够深刻吧?"

后来有人把刘阳私聊王总的截图发到了小群里:"王总,小陈的项目我可以接手,保证不会再出问题。"陈清看到这条消息时,只是笑了笑。刘阳还在茶水间对其他同事说:"我早就看出来陈清那套方案有问题,可惜当时我人微言轻..."

最让陈清难受的是午餐时间。

他端着餐盘走进食堂,像往常一样走向平时一起吃饭的那几个同事。刚坐下,对面的小王突然拍了下脑门:"哎呀,我想起来我还有个会,先走了。"旁边设计部的小李也跟着站起来:"我也想起来了,下午要改图,得抓紧。"

不到一分钟,桌上就只剩下陈清一个人。周围的食客都在低声交谈,但陈清这一桌,安静得仿佛被隔离了。他扭头看向隔壁桌,那几个人正好集体低头,假装专心看手机。

陈清慢慢地吃完了饭。食堂的饭菜味同嚼蜡,但他还是一口一口吃完了。

下午在走廊里,陈清遇到了市场部的姑娘。她叫林晓,两人认识两年了,一直互有好感,就差一层窗户纸。陈清主动打招呼:"小晓。"

林晓明显愣了一下,犹豫了足足三秒钟,才挤出一个尴尬的笑容:"嗯...你最近还好吗?"她的语气疏远得像是在跟陌生人说话。

身后传来同事的窃窃私语:"她还敢跟他说话啊?"

林晓的脚步明显顿了一下,但她还是快步走开了,头也没回。

那天晚上,陈清一个人在办公室加班,整理交接文档。偌大的办公区只剩下他一个人,键盘的敲击声在空荡荡的空间里回响。

手机突然亮了,有人给他发来一张截图。那是另一个工作小群的聊天记录:

"陈清这次真是栽了。"

"活该,谁让他平时那么嚣张。"

"听说王总准备开除他了。"

陈清看着截图,平静地关掉了手机。他打开电脑里那个加密文件夹,又把所有证据看了一遍——十五封邮件,三段录音,修改记录,聊天截图。

鼠标停在"发送"按钮上,停留了很久。

最后,他还是关掉了文件夹。

陈清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字:"真相不需要辩解,它只是需要时间。"

窗外,云海市的夜色深沉。办公楼里的灯一盏盏熄灭,只有他这一层还亮着。

陈清不着急。他在等。等一个最合适的时机。

03

第四天上午,人力资源部的王经理突然把陈清叫到办公室。

桌上摆着一份打印好的文件,标题是"检讨书"。陈清扫了一眼,第一行写着:"我一意孤行,没有听从领导的正确指导..."

王经理笑得有些勉强:"小陈,大家都是打工人,何必呢?老板那边我帮你说说好话,你就签个字,这事就翻篇了。公司也不想把事情闹大。"

陈清平静地问:"检讨书要怎么写?承认我一意孤行?还是承认我能力不足?"

王经理有点尴尬:"你懂的,就是...走个流程。"

陈清笑了笑,把检讨书推了回去:"不好意思,我不太懂。我明天开始休年假,十五天,麻烦帮我办手续。"

那天晚上,陈清回到出租屋,刚进门,妈妈的电话就打过来了。

"儿子啊,你们王总给我打电话了。"电话那头,妈妈的声音有些焦急,"他说你工作上出了大问题,说得挺客气的,说你是年轻人不懂事..."

陈清愣住了。王总居然给家里打了电话。

"妈,不是这样的,事实是..."陈清想解释。

妈妈打断了他:"你先别急着辩解。妈就问你,你是不是该主动认个错?工作哪有不犯错的,低个头怎么了?妈年轻的时候在单位,领导说什么就是什么,哪有这么多道理可讲。"

陈清沉默了很久,最后只说了三个字:"妈,我没错。"

妈妈在电话那头叹气:"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倔...算了,妈也不懂你们公司的事。反正你自己看着办吧,别把工作丢了,现在找工作多难啊。"

挂掉电话,陈清坐在黑暗的房间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叫真正的孤立无援。

第五天,陈清开始办理工作交接。同期入职的刘阳主动请缨接手他的项目。交接时,刘阳故意挑刺:"这个文档怎么这么乱?陈哥,你这工作习惯真不行啊。"

陈清默默递给他一份整理好的资料清单,每个文件都标注得清清楚楚。刘阳翻了翻,挑不出毛病,讪讪地说:"行吧,那你就放心去休假吧。"

就在陈清收拾东西准备离开时,技术部的老员工走了过来。老赵快退休了,在公司十五年,什么风浪都见过,从来不站队。

老赵压低声音:"小陈,你手里是不是有东西?"

陈清抬头看他,没说话。

老赵笑了笑:"我不劝你交出来,也不劝你公开。但我告诉你,有些事,藏着比翻出来更有用。王总这人我太了解了,他最怕的不是别人骂他,而是事情失控。"

陈清点点头:"谢谢赵哥。"

老赵拍拍他的肩膀:"去好好休息吧,说不定回来时,风景就不一样了。"

下午五点,陈清拎着纸箱走出公司大楼。身后,同事们透过玻璃窗看着他离开的背影。有人小声说:"他这是被逼走了吧?"林晓站在窗边,攥着手机,想发条消息,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终还是放弃了。

出租车上,陈清打开手机,看到工作群里已经在讨论谁来接替他的职位。他淡淡一笑,把工作群设置成"消息免打扰"。

"小伙子去哪儿?"司机师傅问。

"云海机场。"陈清说。

他订了去三亚的机票,十五天的年假,打算去海边好好放空自己。临登机前,陈清打开电脑,编辑了一封邮件,收件人是客户方的李总。他设置了定时发送:七天后。

邮件内容很简单:"李总,关于上次项目的事,我有些材料想当面跟您说明。"

飞机起飞了,云海市的夜景在脚下越来越小。陈清靠在座椅上,闭上了眼睛。

他不急。时间会证明一切。

04

三亚的海风很温柔。

陈清在海边住了五天,每天游泳、晒太阳、看书。他关掉了工作手机,只保留私人手机。这几天,陆续收到了几条消息。

张姐试探性地发来:"小陈,你还好吗?"陈清看到了,但没回。

林晓发了一张照片,是只流浪猫,配文:"想起你说过喜欢猫。"陈清只回了一个句号。

只有老赵的消息,他认真回复了:"好好休息,不用管公司的事。"陈清回:"好的赵哥。"

第五天下午,HR王经理的电话打了进来:"小陈啊,公司讨论了一下,觉得这次事情处理得有点过激。王总说了,只要你回来好好工作,既往不咎。"

陈清平静地说:"我的年假还有十天。"

王经理:"那...你考虑一下?"

陈清:"不用考虑,谢谢。"

这通电话让陈清嗅到了一丝不对劲。王总不是会主动服软的人。

第六天傍晚,陈清正坐在海边看日落,手机突然响了。是老赵打来的,声音压得很低:"小陈,情况不对了。今天下午王总开了个秘密会议,我在外面听到了几句..."

陈清心里一紧:"赵哥,什么情况?"

"王总准备在你休假结束前,以'严重失职'为由直接开除你。"老赵的声音很急,"更狠的是,他在跟HR商量,要在离职证明上写'因项目失误造成公司重大损失'。小陈,这种离职证明会毁了你在这个行业的前途!"

陈清握紧了手机。

老赵继续说:"还有,王总今天联系了几个同行公司的HR,暗示你'人品有问题'。我担心他要在行业内封杀你..."

挂掉电话,陈清打开了许久未看的工作群。群里正热闹:

刘阳:"听说公司要发正式通报了,陈清这次估计是保不住了。"

有人附和:"是啊,王总今天在会上说,要杀鸡儆猴,以后谁犯这种错误都是这个下场。"

张姐弱弱地说:"会不会太严厉了?"

刘阳:"严厉?我看是活该!"

更致命的消息来自一个做猎头的朋友。朋友转发了一张截图,是某个人力资源行业的微信群,有人正在说:"陈清那个人不能要,项目出问题把责任全推给公司,人品有问题。"

这是陈清第一次感到真正的恐慌。

他不怕被公司开除,但他怕名誉被毁。在云海市这个圈子里,一旦被贴上"人品有问题"的标签,以后真的很难翻身了。

陈清坐在海边,打开手机里那封定时邮件。距离发送时间还有一天。他的手指停在屏幕上,在"取消定时发送"和"立即发送"之间犹豫。

取消发送,可能被公司彻底搞臭,但保持了沉默的姿态。

立即发送,可以自保,但显得自己慌了。

夕阳把海面染成金色。陈清盯着手机屏幕,深吸了一口气。

他点击了"取消定时发送"。

然后,他重新编辑了一条消息,收件人依然是客户方的李总,内容只有一句话:"李总,关于上次的项目,我有些材料想当面跟您说明。不知道您这周方便吗?"

这次,他没有设置定时,而是直接点击了发送。

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陈清要被彻底击垮的时候,他做了一个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他没有选择正面对抗,也没有选择立即反击,而是...

接下来的发展,将彻底改变整个局面。

05

三天后,云海市。

王总的办公室里,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来电显示:李总(客户方)。

王总接起电话,堆满笑容:"李总,您好。"

李总的语气很不好:"王总,我们需要谈谈上次那个项目的事。"

王总陪笑:"李总,那个项目的负责人已经被我们严肃处理了,您放心..."

李总打断了他:"我问你,当初项目方案是谁定的?"

王总:"是我们的陈清,他执行上出了问题..."

李总的声音突然冷了下来:"王总,我手里有当时的会议录音。录音里很清楚,陈清当时提出了A方案,你说'太保守,必须按我说的B方案做'。王总,你确定要我把录音发给你们集团总部吗?"

电话那头,突然沉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