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领域,土传病害是影响作物健康生长、制约产量提升的重要因素。常见的土传病害有:辣椒、茄子、黄瓜猝倒病、立枯病、疫病、根腐病、枯(黄)萎病,番茄、辣椒的青枯病,大白菜软腐病,油菜、莴苣的菌核病,小麦全蚀病、棉花立枯病、红腐病、黄萎病及线虫等。
土传病害一般危害植物的根和茎,作物生长前期一旦发生病害,幼苗根腐烂或是茎腐烂猝倒,幼苗很快就会死亡,严重影响作物生产。作物生长后期发生病害,一般年份减产20-30%,严重年份减产50-60%,甚至绝收。土传病害发病后,比较难以防治,病菌藏在土壤中越冬,很难被杀死,来年继续侵害作物,如此循环,病害越来越严重。
在一般情况下,土壤病菌能产生大量菌体,只要条件对病菌生长发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这些病菌就可以进入持续的致病期,随着作物的连作而大量繁殖扩散,但之后养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条件如温度、湿度等对病菌不利时,病菌又可以进入休眠期,等到条件适宜就再度发病。

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
1、选用抗病或耐病的品种,可大大地减轻土传病害的危害程度。
2、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合理进行作物间的轮作,特别是水旱轮作,对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病害需要轮作的年限不一样,一定要掌握好轮作的时间才能有效。
3、改善栽培措施
①深沟高畦栽培,小水勤浇,避免大水漫灌。
②合理密植,改善作物通风透光条件,降低地面湿度。
③清洁田园,拔除病株,并在病株穴内撒施石灰。
④避免偏施氮肥,适当增施磷、钾肥,提高作物抗病性。最好增施生物有机肥。
⑤嫁接防病,利用抗病砧木嫁接换根,可有效预防土传病害的发生。

土壤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生态环境,它含有很多病菌和大量有益微生物,这些有益微生物和病菌在不同的生态环境条件下相互竞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有益微生物可以打败并镇压有害病菌,使病害得不到发生,所以在防治土传病害时,要创造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存条件,保护有益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