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这四个字,想必大家应该都听说过。Chatgpt、deepseek、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柯洁,这背后的主角都是人工智能(AI)。那人工智能和孩子有什么关系?和教育又会产生怎样的联系呢?
今天,我们挖掘了上头政策背后的一些信息差,帮助大家第一时间跟上一线教育。
早在今年初,教育部便发布《关于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通知》。这个通知传达了哪些信息,我们简单捋一捋。

图片版权归我方所有,侵权必究
注意抓重点
1.全国中小学接下来将会陆续开展人工智能教育课程。
2.人工智能的学习将会从小学一直持续到高中。
3.人工智能素养可能会纳入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
4.教育部门和学校将会大力开展人工智能的相关赛事。
5.“中学生英才计划”将会增加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选拔。
说白了,这就是一次新的教育信息差,这一次的主角是人工智能。可以预见,孩子们将来的学习生活中运用AI的场景肯定会越来越多。这是新时代下的教育,我们身处其中,人工智能是避不开的话题。
北京从课程分层设计上构建小初高三级进阶课程体系,可见一斑。广东省不少重点中小学也正在大力推行“AI+教育”课程模式,就是为学生打通一条从入门到精通的一体化学习路径。
从东部到西部,从沿海到内陆,越来越多的学校正在加入人工智能教育的行列。它们结合实际,探索出适合本地特色的AI教育模式。

2025年7月,经学校申报、区级推荐等程序,成都首批83个基础教育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试点项目出炉!
这些试点项目围绕人工智能+德育、人工智能+教学、人工智能+体育、人工智能+美育、人工智能+劳动教育、人工智能+科学教育、人工智能+学校治理、人工智能+教师成长8大领域,纵向覆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
早在几年前,麻省理工官网有这样一句话:人工智能所能做到的每一件事,都潜藏着滥用和不平等蔓延的可能性。
要在快速实现中小学阶段AI教育的基本普及,还有很多坎需要我们跨过。AI教育的普及面临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
相比落后地区,部分发达地区的学校就是有钱有技术,可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教育体验。但是一旦山区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学校使用AI,那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图片版权归我方所有,侵权必究
四川阿坝州某中学引入清大智学AI学伴系统,建立AI自习室,采用“高中数学自主学习模式”。该校实验班的同学在自习室里自主学习一学期后,学生的分数显著提升,班级平均分全面反超嘉祥班(重点班)4.2分,成果斐然。
无论如何,人工智能教育的浪潮已势不可挡。人工智能的发展哪怕与孩子的教育无关,我们也希望让孩子接触、理解并使用AI。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