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宣造车仅两个月,星空计划便迈出技术布局的关键一步。10月30日,星空计划与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组建“电驱系统联合研发中心”,致力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重点推进轴向磁通电机这一前沿技术的开发与落地。
根据协议,双方将构建从基础研究、材料开发、技术预研到样机试制与测试验证的全流程研发体系,联合开展轴向磁通电驱系统方案设计与软件开发。此外,星空计划还将与清华苏研院共同申报国家及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参与制定高性能电驱相关的行业、国家乃至国际技术标准,推动中国在电驱领域的技术话语权提升。
联手攻坚下一代电驱技术
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普遍采用径向磁通电驱方案,该技术成熟且成本较低,但存在体积大、功率密度低等局限。相比之下,轴向磁通电机凭借磁路更短、结构更紧凑等优势,在同等体积下输出功率可提升30%以上,有助于显著增强车辆动力性能并缓解续航焦虑。

轴向磁通电驱的转子位于定子侧面,直径更大,扭矩输出能力更强,有利于提升车辆的加速表现。其扁平化结构也便于与减速器、控制器等部件高度集成,形成多合一动力总成,为整车设计释放更多空间,尤其适合高端车型与电动飞行器等对轻量化与紧凑布局有严苛要求的应用场景。

然而,轴向磁通电驱技术也面临制造工艺复杂、散热难度大、成本高等产业化挑战。星空计划与清华苏研院的合作,正是聚焦于突破这些关键瓶颈,推动该技术从实验室走向量产。有分析认为,校企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高校善于前沿技术探索,企业精于产品定义与市场对接,共同助力跨越技术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构建体系化创新生态
此次合作也彰显了星空计划在构建系统化技术生态方面的战略视野。双方将共建覆盖技术预研、材料研究、样机试制到测试验证的全流程研发体系,旨在打通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路径。
在技术尚未完全定型的新能源前沿领域,标准制定权往往意味着产业话语权。星空计划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显示出其意图在下一代电驱技术全球竞争中抢占高点的决心。通过与国家级科研项目对接,企业技术战略也能更好地与国家产业政策协同,进一步增强在未来技术路线制定中的影响力。
行业分析人士指出,在汽车产业百年变革期,新兴企业若能依托技术创新并深度参与标准制定,就有望在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中赢得更大话语权。
根据规划,星空计划未来将推出新型轴向磁通系列化产品,涵盖高性能分布式双电驱总成、高功率大扭矩单轴四电机电驱总成、多合一高集成电驱总成等多个领域。这一布局显示,星空计划正着力打造平台化的电驱技术生态,通过多场景应用分摊研发成本、加快技术迭代。
作为一家新兴新能源豪华汽车品牌,星空计划自成立以来,已在短期内完成首轮融资、产品亮相及与顶尖科研机构合作等多个关键节点,展现出高效的执行能力与系统化布局意识。据悉,该公司目前已组建近千人团队,兼具智能硬件创新思维和传统汽车产业经验,为技术快速落地提供了支撑。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新能源赛道,星空计划选择了以技术驱动构筑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随着电驱系统等技术布局的逐步完善,其业务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