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一个扎心真相:单位里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人,从来不是 “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的硬茬,也不是 “事事顺着别人” 的老好人?
反而有 90% 的新人,要么栽在 “说话太刚,不懂顾及他人”,要么输在 “过度取悦,迷失自我”,明明有能力却一直没机会,白白浪费大好光阴。
在单位里说话,“取悦” 别人这其实是没有毛病的,但关键在于要把握好度 —— 这是单位生存的潜规则,没人可以在单位里凭借 “我开心就好” 站稳脚跟。
那些说话丝毫不考虑别人感受,哪怕对领导也一副 “我管你是谁” 的态度,其实是非常愚蠢的。

因为领导不会重用一个不懂尊重的人,同事也不会愿意配合一个浑身是刺的人,久而久之,只会被慢慢边缘化,换再多单位、换再多样领导,都逃不过被冷遇的命运。
反过来,那些因为原生家庭影响,导致说话总忍不住挑对方喜欢的讲,事事迎合的人,日子也不好过。表面上人缘不错,但长期委屈自己取悦他人,只会越来越累,渐渐弄丢自我,变成没主见、没魄力的 “墙头草”。而一个连自我都没有的人,又怎么可能成大器?
所以问题来了:职场取悦不是 “要不要”,而是 “该取悦谁”“什么事该取悦”。搞懂这两个问题,才能既不做被孤立的 “硬骨头”,也不做被欺负的 “软柿子”。

先说说 “该取悦谁”?答案很明确:所有级别比你高的领导。
不管是聊工作正事,还是扯生活杂事,你都有必要让自己的话听起来让领导受用。但这里要避开一个误区:不是让你天天拍那些一眼就能看穿的 “低级马屁”。
真正高明的取悦是既能够让让领导听着舒服,又不会使同事觉得你谄媚。比如领导分享工作经验,别说 “领导你真厉害”,而是说 “听你这么一讲,我才明白之前卡壳的地方问题在哪,果然姜还是老的辣”,既肯定了领导的能力,又显得你在认真学习,这才是高水平的取悦。
当然这种话术需要多历练,但你只要记住核心:对单位任何领导,说话都要懂得取悦,这是职场发展的必要铺垫。

再来说同事:取悦要分情况,核心原则是 “工作上实事求是,生活中顺水推舟”。
生活中的闲聊,比如同事吐槽家庭生活、分享旅游见闻,这种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话题,就可以多听少说,时不时顺着对方的话接两句。
比如同事和你吐槽 “单位旁边那家网红餐厅真难吃”,你别急着反驳 “我觉得还行”,而是说 “确实,我觉得他也有点名不副实”。
你看,不需要你用费心思,简单顺着说两句,就能收获同事的好感,性价比超高。
但到了工作上,就别谈 “取悦” 了。
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该争取的利益一定要争取,该反驳的观点就要反驳,别怕撕破脸。
同事都不怕和你争、不怕伤和气,你没必要委屈自己当老好人。这次你忍了,下次他只会得寸进尺,时间长了,所有人都会觉得你软弱可欺,脏活累活全甩给你,核心利益也轮不到你。
所以工作中千万别做 “软脚虾”,只要同事触碰你的利益,或者想把责任推给你,一定要硬起来,明确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底线。

说到底,体制内说话的 “取悦术”,本质是懂规则、知进退。对领导,是尊重与分寸;对同事,是工作讲原则、生活讲人情。
所以,体制内的新人要做到既不当浑身带刺的 “仙人掌”,也不做没有底线的 “老好人”,这样才能在单位里站稳脚跟,越混越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