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红实现率数据就是个智商检测数据。我们大概在去年上半年讲过类似的内容,可能大家没怎么理解,也是那个时候大家关注分红产品的人数并不多。
我发现现在好多人在通过实现率去断定这家公司分红情况如何,这是非常错误的判断。
首先一点,监管也给出了一个方向,那就是看实现率要用一个长期的眼光去看。拉长时间跨度之后,这家公司的各款分红产品的整体实现率还不错,那说明这家公司对自己售出的产品是相对负责的。也只能看到这一点。而且其实这里已经有了一个暗示了,那就是能看长期时间跨度的公司并不多,因为很多公司成立的时间都还没那么长呢。大家要注意,实现率是这家公司自己的情况,是无法用来对比公司和公司之间的分红表现谁好谁差的。
根本原因是每家公司的分红策略不同。有的公司的一些产品上架后分红演示比较高,有的公司则是比较低的演示。有的公司出的产品前期后期基本上恒定的分红利率演示,而有的公司前面后面的演示利率不一样,一般是先高后低。也有耍聪明的先低后高。
那么大家的分红演示利率不一样,你仅用一个实现率数据如何能做对比呢?你说这家公司实现率高就是分红高,实现率低就是分红不行这不是耍流氓吗?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A公司演示你能拿到10个,B公司演示你能拿到5个。那么A的60%实现率跟B的120%实现率,你的所得就是一样的。但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问题,就会错误的认为A很差B很强。
包括在同一家公司里,某个产品,前五年演示的是5,而为了整体能好看,让多年以后演示为10。那么前期就比较容易达成,所以你看到产品头几年的实现率很高,就有可能错误的认为这家公司很强。你要知道从去年四季度到现在,网上一些说有几个公司突破监管的分红限制,就是这样忽悠你的。
甚至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产品在不同的年份销售时的演示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只看实现率这个指标是一点用都没有的。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从去年我讲了实现率和演示利率的问题之后,很快,网上就再也找不到那些中小规模公司以前老产品的演示表了。就不让你知道他们以前演示的利率多少,就只给你看一个实现率。
而且大家现在也可以看到一个现象,就是那些比较公开的人人都能拿来查看保险产品的APP里,只要是大公司出现了,某款现价比较高的产品,你在那个APP上就看不到产品的价值表。那你说这是为什么呢?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那么分红实现率指标没有意义,分红怎么挑公司呢?
这个问题简直不要太简单啊。分红来自可支配盈余的至少70%。收入减成本是利润,利润减税务是盈余,盈余减去预留是可支配盈余。说白了就是挣到钱了才能有分红。你看这家公司挣钱能力强不强就可以了。这里跟公司的投资收益率也没关系,公司的投资收益率再高,结果为亏损的,也是个白搭。只有当监管要求了各家同类型产品在利率演示上都一摸一样了,几年之后再去对比这类产品的各家的总实现率才能看出来公司分红能力的高低。这个时候实现率才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