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微硕WINSOK双沟道MOSFET WSF3013,赋能汽车中控屏供电系统

随着汽车座舱智能化浪潮加速,中控信息娱乐显示屏从10英寸向15英寸以上演进,分辨率跃升至4K级别,其供电系统需在有限空间

随着汽车座舱智能化浪潮加速,中控信息娱乐显示屏从10英寸向15英寸以上演进,分辨率跃升至4K级别,其供电系统需在有限空间内实现高效率与多路精准输出。微硕WINSOK推出的N+P沟道集成式MOSFET WSF3013,凭借14mΩ超低阻抗与单芯片双管架构,成为座舱电源管理模块小型化的关键器件。

市场趋势驱动产品需求

2025年全球车载显示市场规模预计达210亿美元,中控屏占比超60%,年复合增长率达23%,核心驱动力来自三方面:

其一,新能源车渗透率达45%,座舱域控制器集成度提升,PCB面积缩减30%,要求电源器件采用紧凑型集成方案。其二,消费升级推动副驾屏、抬头显示(HUD)多屏联动,单套供电系统需支持3路以上独立降压通道。其三,功能安全等级提升至ASIL-B,要求电源转换效率>92%以降低热失控风险,传统分立方案已难满足。

中控屏供电技术发展现状:

1、多路输出集成化:12V转3.3V/1.8V/5V多路同步降压成为主流,单路电流需求达8A以上,要求上下管导通损耗匹配精度<5%。

2、开关频率高频化:电感体积限制迫使开关频率提升至500kHz以上,要求总栅极电荷Qg<15nC以降低驱动功耗。

3、热管理严苛化:座舱高温达85℃,电源模块需贴装在域控制器主芯片背面,器件结壳热阻需<10℃/W。

二、WSF3013关键特性

双管集成设计‌:N沟道(30V/14mΩ/12A)与P沟道(-30V/23mΩ/-11.5A)集成于TO-252-4L封装,节省50%PCB空间,消除分立器件参数离散性。

极低开态损耗‌:N管导通电阻仅14mΩ,在8A负载下压降112mV,功耗0.9W;P管23mΩ对应压降184mV,两管总损耗较分立方案降低40%。

高速开关性能‌:N管Qg仅5.2nC,P管13nC,配合6ns级开通延迟,在500kHz工况下驱动损耗<0.5W,效率提升至94.5%。

强电流脉冲能力‌:N管瞬态电流48A,P管-48A,可应对主控芯片突发运算导致的负载跳变(10A/μs)。

车规级可靠性‌:通过100%雪崩能量(EAS)认证,工作结温-55℃至175℃,满足座舱10年/20万公里寿命要求。

三、WSF3013在中控屏供电中的应用优势

1、‌同步降压效率突破‌

在典型12V转3.3V/8A电路中,WSF3013构成同步整流Buck,P管作为上管、N管作为下管,两管参数精准匹配将环路损耗降至1.3W。实测显示,在85℃环境下模块效率达93.8%,较非同步方案提升6.2个百分点。

2、‌空间极致优化‌

4引脚TO-252-4L封装实现单芯片半桥,栅极驱动走线缩短至5mm以内,寄生电感<2nH。相比两颗独立SOT-23器件,PCB占用面积从39mm²缩减至20mm²,为域控制器SoC腾出散热空间。

3、‌EMI自协同抑制‌

N管与P管采用同批次晶圆制造,开关时间差异<2ns,配合545pF/580pF低输入电容,有效抵消开关节点高频振铃,传导辐射(CE)裕量>10dB,省去RC吸收电路。

四、应用案例分析

‌多路并联均流‌:双屏系统采用两颗WSF3013构建两路Buck,利用器件一致性好特性,通过共享驱动芯片实现电流均衡度>95%。布局建议功率地采用星型连接,避免地弹干扰。

热阻优化设计‌:将TO-252-4L直接焊接到2oz铜厚的内电层,利用过孔阵列(8×8,0.3mm孔径)将热量传导至背面铝散热片,实测结壳温升仅8.5℃,满足连续满载工作。

五、结论

WSF3013凭借N+P双沟道集成与毫欧级低阻特性,在车载中控屏供电领域展现出独特竞争力。从空间压缩、效率领先到EMI自优化,该器件为座舱域控制器提供了高集成、高可靠的核心供电单元。随着舱内屏幕数量激增与48V平台普及,WSF3013有望在更多车载信息娱乐系统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智能座舱向轻量化深度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