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菲站在空荡荡的客厅中央。
汗水顺着额头滑落,湿透了她的白色衬衫。
窗外的秋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
可室内却像火炉般闷热,温度计稳稳指向39度。
她环顾这个折磨了她四年的家,心头五味杂陈。
既有解脱的轻松,也有不舍的酸楚。
搬家工人已经在楼下忙碌。
家具被一件件搬上货车,发出沉闷的碰撞声。
邻居们站在门口送别,赵阿姨、孙大哥、程浩,眼神里夹杂着同情和好奇。
林晓菲低头整理最后一个纸箱。
里面装着一只陶瓷马克杯,刻着她和周泽宇的名字。
她手指触碰杯子,心猛地一沉。
四年前刚搬进这房子的情景如潮水涌来。
01
那时,她刚从护理学院毕业,22岁,满怀憧憬来到江州市中心医院工作。
通过中介程浩,她看中了这套一室一厅的房子,租金每月仅1800元。
比市场价低1200元,离医院步行12分钟,朝南采光好,装修简洁温馨。
她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毫不犹豫交了定金,签了两年租房合同。
搬家那天,她特意从老家带来母亲手工缝制的蓝色窗帘,挂在客厅窗户上。
她在阳台摆了四盆绿萝和吊兰,想让这个小家充满生机和希望。
她还在客厅挂了一幅大学时画的水彩画,画的是家乡的麦田,寄托梦想。
同事小雅来庆祝乔迁,端着火锅笑说:“晓菲,这房子性价比太高,你赚大了!”
两人吃着火锅,聊到深夜,畅想她在江州的新生活,充满无限可能。
可她没注意到,角落里的老式暖气片散发着微弱热气,尽管暖气早已停供。
入住第一晚,她隐约听到地板下传来“咕咕”声,像水流在管道里涌动。
她以为是新环境不适应,揉揉眼睛,告诉自己只是太累了。
林晓菲甩甩头,把马克杯小心放回纸箱,擦掉眼角的泪水。
她想起这些年高温的折磨,健康、感情、生活全被毁得一干二净。
赵阿姨走过来,握住她的手,低声说:“晴晴,搬走是好事,这房子太怪了。”
林晓菲挤出微笑,刚要回应,楼下突然传来一声巨响,像重物砸在地上。
她愣住,心跳加速,搬家工人也停下动作,面面相觑。
一位年轻工人擦汗说:“这房子热得像火山口,待会儿我得喝瓶冰水!”
林晓菲苦笑,脑海里却闪回那个让她噩梦开始的夜晚。
老工人抹着汗抱怨:“小姐,我干了25年搬家活,没见过这么热的房子!”
林晓菲点点头,思绪却飘回四年前的第一个夜晚,那段噩梦的开端。
那时,她刚搬进新家,晚上却被闷热憋醒,汗水浸透了睡衣和床单。
她打开温度计一看,指针指向38度,而窗外五月的江州市只有22度。
她打开所有窗户,搬出电风扇吹了一夜,依然热得翻来覆去睡不着。
第二天早上,她发现阳台上的绿萝叶子发黄,像被高温烤焦了一样。
她赶紧给老家母亲打电话,母亲猜测可能是地暖没关,建议找物业。
物业却说整栋楼的地暖系统四年前就停用了,不可能有热Source。
林晓菲买了湿毛巾擦身,试图降温,可喝的水总是温热,难以下咽。
她还发现浴室镜子上蒙着一层雾气,像刚洗完热水澡的浴室。
半夜,她隐约听到地板下传来“咕咕”声,像液体在管道里流动。
她以为是错觉,告诉自己可能是新房子不适应,过几天就好了。
可接下来的几天,温度始终在38度以上,甚至飙到40度,毫无下降迹象。
她特意去医院测了体温,确认自己没发烧,身体一切正常。
她开始怀疑房子有问题,买了三个不同品牌的温度计,都显示38度以上。
她甚至请小雅来家里住一晚,想确认是不是自己的错觉。
小雅第二天早上满头大汗地说:“晓菲,你这房子热得像蒸笼,太离谱了!”
林晓菲的思绪被工人的声音拉回现实,她低头收拾最后几个小物件。
她发现床底下有一块地板松动,伸手一摸,只有灰尘和一股奇怪的热气。
她皱眉,心想这房子果然有古怪,可她已经没精力再追究了。
赵阿姨在她身后低声说:“晴晴,楼下老陈最近怪怪的,你得小心点。”
林晓菲刚想问个究竟,楼下又传来一声低沉的轰鸣,像机器启动。
她心跳加速,隐约觉得这房子藏着她从未触及的秘密。
她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今天就要彻底告别这个噩梦了。
轰鸣声让林晓菲握紧拳头,她想起这四年为了解决高温耗尽的心力。
她联系了五家空调维修公司,师傅们检查后都说设备正常,制冷没问题。
一位老师傅挠头说:“姑娘,我干了18年,从没见过这么热的房子!”
她又请来电工,带着红外测温仪,从配电箱到插座一寸寸排查。
电工花了两天时间,确认线路无漏电,电器温度也正常,无任何异常。
物业工程师带着管道检测设备,检查了暖气、上下水管道,毫无问题。
她不死心,在网上加入家居论坛,发帖求助,标题是“家中常年38度,求解!”
网友们给出各种建议:检查地下热源、检测地暖泄漏、甚至怀疑地磁异常。
她花高价请来一位热工学教授,带着专业仪器检测墙体和地板。
教授皱眉说:“从科学角度看,你家没有任何热源,温度却高得离谱。”
她试过买十几袋冰块堆在客厅,冰块却在一小时内全化成水,毫无效果。
她还发现房间湿度高达80%,湿度计指针几乎爆表,像蒸汽房一样。
02
一次,她在楼下陈大爷家门口看到一堆奇怪的金属管材,像是施工用的。
她好奇询问,陈大爷支吾说:“这是我家装修剩下的废料,没啥用。”
林晓菲隐约觉得不对,但当时没多想,只当是邻居的私事。
她在论坛认识了一位“热能爱好者”,建议她联系市政热力公司。
热力公司工作人员上门后,确认小区附近没有热力管道经过。
她甚至请来一位风水先生,老先生拿着罗盘转了一圈,摇头说没问题。
更诡异的是,她收到一条匿名短信:“房子有问题,赶紧搬走。”
她查了号码,无人接听,短信像凭空冒出来,让她心头发寒。
她还试过联系科研院所,希望用科学仪器找出热源,结果依然无果。
她花了3万多元检测费用,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和困惑。
林晓菲甩甩头,告诉自己这些都过去了,她要迎接新生活。
程浩走过来送别,叹气说:“晓菲,我查了四年,没见过你家这种情况。”
她点点头,刚要下楼,楼下陈大爷突然冲上来,手里攥着个旧水壶。
他的脸色惨白,声音颤抖:“晴晴,求你别搬,求你了!”
林晓菲愣住,心想这老头平时沉默寡言,今天怎么如此反常?
陈大爷的举动让林晓菲呆在原地,她脑海里闪过高温对生活的摧毁。
四年来,38度以上的高温让她夜不能寐,汗水浸透衣服,睡眠成了奢望。
她每天被热醒三四次,早上起来头昏脑胀,精神状态差到极点。
作为护士,她的工作需要高度专注,可高温让她频频出错。
一次,她差点给病人输错药量,幸好实习护士小雅及时发现。
患者家属不满,投诉她态度不好,她被迫写了一份检讨报告。
护士长把她叫到办公室,严肃地说:“晓菲,你状态不好,影响工作了。”
她试图解释家中高温,护士长却以为她在找借口,建议看心理医生。
高温还让她的皮肤长满痱子,背部和胸前红肿一片,瘙痒难耐。
她买了痱子粉和药膏,可只要待在家里,皮肤问题就反复发作。
医生诊断她有轻度皮炎,建议避免高温环境,她却无能为力。
电费更是一大负担,两台空调24小时运转,每月账单高达1300元。
她工资的三分之一都花在电费上,生活拮据得让她喘不过气。
她试过各种降温神器:喷雾风扇、冷却背心、冰垫,全都效果甚微。
冰箱里的食物经常变质,她不得不每天买新鲜食材,费时费力。
朋友来家里不到半小时就满头大汗,纷纷找借口离开。
她还发现家里的温度计被移动到窗台,像是有人进来过。
门锁却完好无损,她怀疑是自己太敏感,没当回事。
更诡异的是,她收到另一条匿名短信:“高温有原因,别再查了。”
她开始怀疑有人知道高温的秘密,却故意隐瞒真相。
一次,她闻到房间里有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像是从地板下传来的。
她趴在地上听,隐约听到低沉的嗡嗡声,像机器在运转。
她吓得赶紧起身,告诉自己可能是幻觉,可心头的不安更重了。
林晓菲的思绪被陈大爷的声音打断,他抓住她的手臂,眼神慌乱。
赵阿姨皱眉,拉开陈大爷:“老陈,你干嘛?让晴晴走吧!”
林晓菲挤出微笑,试图缓解气氛:“大爷,我已经决定了。”
她刚要迈步,楼下又传来一声轰鸣,像有什么机器在运转。
她心头一紧,隐约觉得这声音和她听过的嗡嗡声有些相似。
轰鸣声让林晓菲心头一震,她想起前男友周泽宇,四年前的甜蜜如潮水涌来。
周泽宇是她的大学同学,在一家IT公司做程序员,感情一直很好。
他经常来她家陪她,可每次都受不了高温,汗流浃背地抱怨。
“晴晴,这房子有问题,搬走吧,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林晓菲却舍不得低廉的租金,搬家还要花一笔不小的费用。
她总说:“我找了这么多专家,都说没问题,再等等吧。”
周泽宇不甘心,买了一台高功率工业风扇,想帮她降温。
结果风扇噪音太大,引来邻居投诉,只用了两天就放进储物间。
分手前,他送了她一台便携式冷风机,附了张纸条:“别再固执了。”
她却固执地认为搬家不是办法,问题总能解决。
一次,周泽宇在家里过夜,半夜被热醒,称听到墙壁里的嗡嗡声。
他说像机器运转,建议拆开墙面检查,她担心扣押金拒绝了。
两人因此争吵不断,周泽宇觉得她太倔,不愿改变。
林晓菲则觉得他不够坚持,遇到困难就想让她逃避。
她想起大学时,他们曾在校园湖边许下未来一起买房的愿望。
周泽宇说:“晴晴,咱俩以后要有个凉爽的家,天天吃你做的饭。”
她笑着回应:“好啊,我学做川菜,给你做麻辣火锅!”
03
可如今,房子的高温让这些梦想化为泡影,连感情也荡然无存。
最终,一次激烈的争吵后,周泽宇提出分手,语气沉重。
“晴晴,我不能看着你这样折磨自己,咱们价值观不一样。”
她哭着挽留,可他头也不回地走了,电话从此无人接听。
分手后,她发现冷风机上多了一张纸条:“别走,事情没完。”
字迹潦草,她怀疑是周泽宇,可号码查不到来源。
她甚至怀疑是自己精神太紧张,产生了幻觉。
林晓菲攥紧拳头,告诉自己感情已是过去,健康才是第一。
赵阿姨叹气:“晴晴,那小子不懂你,搬走是对的。”
陈大爷却突然喊道:“别搬!你搬走我们就完了!”
林晓菲愣住,他的眼神里满是恐惧,像在隐瞒什么。
她皱眉,问:“大爷,您到底知道什么?为什么不让我走?”
陈大爷的话让林晓菲心跳加速,她想起工作中因高温导致的困境。
睡眠不足让她精神恍惚,经常走神,工作效率直线下降。
一次,她给病人输液时,差点用错药量,幸好小雅及时提醒。
患者家属不满,投诉她态度不好,她被迫写了一份检讨报告。
护士长找她谈话,语气严肃:“晓菲,你不能把情绪带到工作里。”
她想解释家中高温,可护士长以为她在搪塞,建议看心理医生。
医院强制体检显示,她因长期高温环境出现脱水和电解质失衡。
医生警告她必须改善生活环境,否则身体会进一步恶化。
同事小雅私下说,医院里有人传她因失恋精神崩溃。
林晓菲百口莫辩,只能默默承受同事们的猜测和同情。
她开始在医院值班室过夜,那里温度正常,能睡个好觉。
可长期占用值班室引起同事不满,有人问她家里是不是有事。
她谎称家里装修,噪音太大,可谎言迟早会被拆穿。
一次值班室过夜,她发现背包里多了一张字条:“别睡在这儿,回家吧。”
字条的出现让她毛骨悚然,怀疑有人在暗中监视她。
她甚至怀疑是同事恶作剧,可没人承认,气氛变得诡异。
一次夜班,她听到医院走廊传来低语,像在讨论她的房子。
她追出去,却只看到空荡荡的走廊,灯光闪烁了几下。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太敏感,可心头的不安越来越重。
林晓菲深吸一口气,告诉自己新生活就在眼前。
搬家工人催促:“小姐,东西都装好了,赶紧走吧!”
她点点头,却见陈大爷满头大汗,水壶掉在地上,发出清脆响声。
她皱眉,问:“大爷,您到底怎么了?为什么不让我搬?”
陈大爷眼神躲闪,支吾着说不出完整的话。
她突然想起,楼下的轰鸣声和她听过的嗡嗡声惊人地相似。
水壶落地的声音让林晓菲回过神,她想起邻居们的关怀和无果的探索。
赵阿姨是个热心肠,经常来她家,带温度计测试温度。
“晴晴,我家就在你楼上,温度正常,你家这事太邪门了。”
孙大哥住在隔壁,主动让她去他家住几天,体验正常温度。
她住了三天,确实感到凉爽,可一回自己家,高温如影随形。
程浩是个程序员,热衷在网上查资料,帮她发帖求助。
他联系了建筑公司的朋友,检测楼板是否异常传热,依然无果。
赵阿姨还组织邻居“实地考察”,带了五六个温度计验证高温。
大家一致确认,林晓菲家确实热得离谱,像蒸笼一样。
一次,赵阿姨带来一位退休水暖工,检查管道系统。
水暖工发现楼下陈大爷家水表转速异常快,像是用热水。
陈大爷却说:“我家没人用热水,水表坏了而已。”
林晓菲夜里听到楼下敲击声,像施工动静,敲门询问却被敷衍。
程浩的论坛帖子被删除,理由是“涉及隐私”,让他很困惑。
邻居们甚至怀疑房子“闹鬼”,建议她找高人化解。
她请来一位建筑师,检查房屋结构,结论是完全正常。
房东徐先生是个40多岁的生意人,听说情况后减免了两个月租金。
他说:“这房子租出去15年,从没出过问题,可能是风水不合。”
林晓菲苦笑,她早就不信风水,只想尽快摆脱这噩梦。
一次,她在楼道闻到一股机油味,从陈大爷家门口飘来。
她敲门询问,陈大爷却说:“我家在修自行车,没啥大事。”
赵阿姨低声说:“晴晴,老陈最近怪怪的,总是半夜搬东西。”
林晓菲看着陈大爷,试图从他慌张的眼神里找出答案。
孙大哥拍拍她肩膀:“晓菲,搬走是对的,别管他。”
她刚要迈步,楼下再次传来低沉的轰鸣,像有什么在运转。
她突然想起,楼下的声音和她四年前听到的“咕咕”声如出一辙。
轰鸣声让林晓菲停下脚步,她想起决定搬家的艰难过程。
04
四年来,她查遍网络资料,咨询了无数专家,甚至联系科研院所。
她花了3万多元检测费用,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和困惑。
她曾考虑重新装修,装修师傅却说问题不在结构,装修无用。
她在网上找到一套新房子,位置稍远,但环境清幽,租金贵了1500元。
她带温度计测试新房子,确认温度正常,才放心交了定金。
收拾行李时,她找到一本大学日记,记录了对未来的憧憬。
她翻开一页,看到自己写:“希望在江州有个温暖的家。”
讽刺的是,这个家温暖得让她崩溃,健康和感情全被毁。
她给母亲打电话,母亲说:“晴晴,妈早就觉得那房子不对劲。”
房东徐先生退还全部押金,说会彻底检查房子再租出去。
林晓菲却觉得,他的话里藏着未说出口的秘密。
她收拾出一箱纪念品,包括和周泽宇的合影,泪水模糊了视线。
她想起四年前的甜蜜时光,如果没有高温,也许他们已结婚。
她和周泽宇曾在江州公园散步,计划着一起攒钱买房。
他笑着说:“晴晴,咱的家一定要有大阳台,种满你爱的绿植。”
她回应:“好啊,我还要养只猫,给你做红烧鱼吃!”
可高温毁了一切,她的身体和精神都到了崩溃边缘。
她擦掉泪水,告诉自己过去的就让它过去,新生活更重要。
搬家前一晚,她收到匿名短信:“别走,事情没完。”
她以为是恶作剧,删了短信,却整夜辗转难眠。
她甚至梦到房子地板裂开,冒出滚烫的蒸汽,吓得她惊醒。
林晓菲下定决心,转身要走,准备迎接新生活。
陈大爷却扑上来,喊道:“别搬!求你了!”
她愣住,抬头看向楼下,震惊的景象让她呆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