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晚年:寄给儿子50元置办棺材,葬到母亲墓前是唯一遗愿......
1985年10月22日。
一颗将星就此陨落,许世友将军去世,一个星期后,近5000人在南京军区大礼堂向许世友将军遗体告别,告别仪式完毕,许世友将军入殓后,便将他的遗体送回了自己阔别已久的老家——河南新县许家洼。
1979年,自越南自卫反击战以后,许世友将军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大不如前。给大儿子许光写了一封信:
许光:邮去现金50元整,这五十元是为我准备后世用的,用这笔钱给我买一口棺材。我死后不要火化,要埋到家乡去,埋到父母身边,活着精忠报国,死了要孝敬父母。我今年74岁了,身体很好,活到八九十岁也只有十多年了,你们可以先做准备。回忆自己的大半辈子,一直都是在为自己的事业奋斗,却一直没有在母亲身边,这辈子欠母亲的太多了。
早在50年代,许世友便当面向毛主席提出"我生前尽忠(为革命),死后尽孝(为母亲),土葬大别山......"。毛主席十分理解这位为革命出生入死的大将,没说什么,只是微笑着默认了许世友将军的这一请求。
1905年2月28日,许世友出生在湖北省麻城县(今河南新县)许家洼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这是个屈辱的年代,也是军阀混战的年代,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土豪劣绅的豪夺,加上各种天灾人祸,老百姓的日子更是苦不堪言。
正是在这个年代,在一个平凡的家庭,生出了不平凡的人物。
许世友的父亲许存仁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民。
母亲李氏,本来是大户人家出身,只是家道中落,到了出嫁的年纪,嫁给了这个朴实的庄稼人。
李氏为许家剩下了四男三女,全是仕字辈,许世友排名老三,乳名"三伢子",后来毛主席改"仕"为"世"。
在兄妹几个人中,大概是因为自己体弱多病的缘故,母亲最疼爱许世友。
但是,家里只有一点薄田,养活全家十几口人,更是难上加难。
为了活命,年幼的许世友便跟随母亲到处乞讨,许世友也多次因为饿急了,而晕过去。
后来许世友母亲回忆:
"三伢子小时候就死过好几次了,只是阎王爷可怜他,没收他,每次喂点凉水,便又活过来。"
不久,许世友的父亲和小妹又先后去世,这个大家庭里没了主心骨,生活该怎么继续下去呢?
1913年,许世友八岁的这一年,为了"学本事养娘",他拜少林寺云游僧人高义为师。
当他知道,去少林寺就要剃度出家,并且不认爹娘的时候,拒绝受戒。自己出来的原因就是要让母亲过上好日子,自己怎么可能要忘记父母呢?在师父高义的求情下,许世友留在寺院当了杂役。
几年后,许世友已经十几岁了,他也学到了少林寺的十八般武艺。
16岁这年,许世友已经离家八载有余,突然接到舅舅的来信,说母亲得了重病,向来孝顺的许世友,连忙回到了家中。
但是,离开了少林寺,又开始了自己苦难的生活。
在那个混乱的年代里,穷苦的百姓哪里有自己的生活呢,上有军阀混战,下有地主剥削,许世友深感自己空有一番本领而无用武之地,加上自己嫉恶如仇的性格,在这个社会上,更难立足。
第二年,许世友便凭借自己一身武艺,加入了吴佩孚的队伍,一直干到了副连长。
他刚被提拔,他认出以前的土匪,也在吴佩孚的队伍里。看到昔日这个谋财害命的人,他顿时怒火烧身,结束了这个禽兽的命。
也因此,许世友招来杀身之祸,事发以后,被囚禁大牢,吴佩孚下令要用火烧死他,幸好被同乡所救,许世友脱险,也成了逃犯。回少林寺,少林寺大门紧闭,只好回到了家里,见到了母亲。
母亲的一番点播,才改变了许世友的一生。
是共产党带领我们穷人闹革命了,三伢子,你以后也跟着你大哥闹革命吧!免得娘为你放不下心。
许世友,从此结束了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投身到了我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当中,他的第一个职务是乘马岗六乡农民义勇队,后来他又先后七次参加了敢死队,多次死里逃生。
1927年,正是在革命低潮期的时候,许世友入党,并加入了工农红军,同年参加了黄麻起义,开始了自己在人民军队中的生涯,为了革命事业,东征西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结束了自己少林寺的生活,按照道理来讲,许世友的生活应该进入正轨。此时的许世友已经近20岁,到了成家的年龄,母亲为他物色了一个姑娘,她便是许世友的第一任妻子朱锡明。朱锡明虽然比许世友年长4岁,但是生的俊俏好看,是村里的妇救会会员,许世友是个大孝子,既然母亲看上了这个姑娘,那肯定不会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