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于我国地盘有贡献,但有些观点是值得商榷的,如 “东北嫁妆论”说清朝从东北入关时“带来了”东北,含今俄罗斯控制的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清朝入关,现在我国就没有东北了。这种观点显然失之武断,因为在清朝之前的明朝,就有奴儿干都司了。
图-清朝黑龙江下游的吉林将军
【奴儿干都司】
元朝时,设辽阳行省,置征东元帅府,治所奴儿干城(特林),地处阿姆贡河汇入黑龙江处,距黑龙江入海口约205千米。
1409年(明成祖永乐七年),设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奴儿干都司),治所奴儿干城(特林),即元朝征东元帅府所在,以东宁卫指挥使(正三品)康旺为都指挥同知(从二品),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正三品)。
康旺是鞑靼人,赐姓康,以父荫为三万卫(卫所名)千户,后升至东宁卫指挥使(正三品),再领奴儿干都司都指挥同知(从二品)。
1427年(明宣宗宣德二年),康旺升任奴儿干都司指挥使(正二品),主持奴儿干都司军政二十年。
奴儿干都司的管辖范围,西起斡难河(今鄂嫩河),北至外兴安岭,东抵大海,南接图们江,东北越海而有库页岛。
奴儿干都司有蒙古、女真、吉里迷、苦夷、达斡尔等族人民,多以渔猎为生。朝廷任命各族首领为各卫所指挥使(正三品)、指挥同知(从三品)、都指挥佥事(正四品)、正千户(正五品)、副千户(从五品)、百户(正六品)等职,给予印信,统其所属,按时朝贡。贡物有海青、貂皮、马匹等,相当于内地的赋税。
1411年(明成祖永乐九年),太监亦失哈等领千余官军、二十五艘巨船,护送都指挥同知康旺(从二品)等至特林,开设奴儿干都司。
亦失哈是女真人,与郑和有相似之处,都是太监,得到明成祖赏识,手握重兵,郑和下西洋,亦失哈巡东北。
1413年(明成祖乐十一年),亦失哈第二次来到特林,建佛教寺庙永宁寺,勒石以为纪念,即《敕修永宁寺记》,或称永乐碑,因此奴儿干城(特林)又称庙街。
1432年(明宣宗宣德七年),亦失哈第十次来到特林,发现永宁寺已经被毁掉,重修永宁寺,再刻碑纪念,即《重建永宁寺记》,也称宣德碑。
1434年(明宣宗宣德九年),奴儿干都司正式废弃,持续25年。
都司是没了,但下辖各卫之间互不统属,他们和明朝依然是朝贡关系。各卫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都会讨取朝廷的赏赐,拿朝廷的大旗来压制对手。
清朝时,奴儿干城(特林)逐渐废弃,庙街向黑龙江下游移驻125千米至今址,距黑龙江入海口约80千米。
【后金崛起】
1583年(明神宗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父亲塔克世在古勒城被明军杀死,明廷下诏表示是误杀,同时授予努尔哈赤敕书三十道、马三十匹和都督敕书。努尔哈赤便以盔甲十三副、部众数十人起兵。
1588年(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女真。
1616年(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正式建国,国号“金”,史称“后金”,与两宋时期的金朝区别,努尔哈赤为后金大汗。
1636年(明思宗崇祯九年、后金太宗天聪十年或清太宗崇德元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大清”,在盛京(沈阳)称帝。
从后金崛起的轨迹来看,到了明朝后期,后金仍不过是明朝在东北的一个小小部落,即使他们后来控制整个东北,也不过是继承了大明的疆土,并非自己开疆拓土。我国东北地区,明朝有奴儿干都司,元朝有辽阳行省,唐朝有河北道,怎么会是清朝带来的呢?
【沙俄与庙街】
庙街距黑龙江河口约80千米,纬度为北纬53°08′01″,距伯力977千米,距共青城千米582千米。
1689年(清圣祖康熙二十八年),清朝与沙俄签定的《尼布楚条约》中,明确规定庙街属清朝。1858年签订的《瑷珲条约》及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由沙俄占领至今。
沙俄称庙街为尼古拉耶夫斯克,名称来自沙皇尼古拉一世。
庙街日均气温-1.6℃,最低气温-47.2℃,年均降雨量662.9毫米,年均下雪日129天,年均日照数2192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