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朱元璋是不是“白月光”?

今日不聊新话题。挑2个网友的高频评论,跟象友们唠一唠。一、如果明朝是历史的倒退,那它为什么坚持了276年,是“皇汉”王朝

今日不聊新话题。挑2个网友的高频评论,跟象友们唠一唠。

一、如果明朝是历史的倒退,那它为什么坚持了276年,是“皇汉”王朝中,连续享国时间最长的一个?

这个反问句经常被“明粉”当成辩论武器,用来反驳“非明粉”。先说观点,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诡辩”。评判“善恶、美丑、好坏、得失”的标准,不应该是时间这个虚无的概念,而应是那些具体可量化的实际存在。

比如。20世纪地表最凶残的生物——奥地利“一撮胡”。发动了人类最大规模的热武器战争,造成1700万人死亡,600万犹太人被屠杀。按理说,这个生物在地球上多待一秒,就有不可估量的人遭殃。那他怎么牛掰不可一世了12年。

聊明朝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聊的就是进步和倒退本身,如果用时间的概念去论证它的历史意义,就会偏离了赛道,失去了意义。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时间,你可以说“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也可以说“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这种古典辩证法更适合七大姑八大姨的家长里短,无法量化成一个标准,去论证一件事的对错利弊。

明朝之所以连续享国时间很长,原因不是它存在的合理性,不能用“存在即是合理”的伪哲学观点去一票肯定。这样做,属于用结果去推导原因。

真正决定明朝国祚的是,它在王朝草创阶段完成了封建专制大集权,而且是空前绝后。

对外。它用“驱除鞑虏”武装了政权的正当性。这一手,朱元璋是“首创”。过去有过“五胡乱华,五代十国”等胡人乱中原的时期,但没有一个帝王枭雄想到用“民族主义”这把强有力的武器。

民族主义也可以视为群体主义。当个人被融入一种看似不可置疑的群体主义环境后,人就会被群体的一切思想或行动所裹挟。除了服从,无所适从。质疑,你就成了一个异类。

宋濂绝对是一个奇才,能帮朱元璋想出这四个字,说明人性拿捏得死死的。掌握住人性这一弱点后,相当于给政权披上了一层正当性的“软猬甲”,贴了一个防爆“钢化膜”。所有人就被绑在了“民族主义”群体观的战车上,且谁都不能下车。

如果下车,别人就会对你发出“你还是人吗?你爷爷8岁那年被元人杀了,你好意思不‘驱除鞑虏’,不为他报仇吗”,如此一连串的灵魂拷问。在“虚伪成自然”的程朱道德观面前,根本没有人会拒绝。你爷爷是不是8岁那年被杀的,那个8岁被杀的爷爷是不是你亲爷爷,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你必须要有这样的觉悟。

对内。它用的是“程朱理学”这个儒家异端学派来洗脑了天下人。“程朱理学”在本质上是封建专制的低配版本,是“大天下”向“小家族”的延伸。

对一个家族而言,“程朱理学”最大的受益者是“族长”或者“家长”,首当其冲的是妇女和那些庶出子女。它被推崇的目的是,确保拥有嫡长子身份的男性在家族中享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熟不熟悉?族长和家长就是一个最小单位的“皇帝”。这一部分人其实成了朱元璋所拉拢的对象,成为他在明朝乡土社会的拥趸。是拿“程朱理学”,从主流价值观上,收买了封建乡土士绅,拉拢了一批乡村马仔。

朱棣登极后,接过了朱元璋的衣钵。但老四的玩法与朱元璋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四叔玩的是“大干快上”,他用“汉武精神”自我鞭笞,用“忽必烈的霸气”自我救赎,用一个接一个的伟大工程来鼓舞、振奋、凝聚人心。下西洋、迁都城、征北元、修大典……其目的是倾天下财力,为他一个人,打造一副天命所归、真命天子的人设。

朱棣这种玩法见效确实明显,能够在短时间内把人心沸腾起来。底层人尤其喜欢这种权力工程带来的快感。但快感终究只是快感,过了那一阵“药劲”后,就稀松疲软了,再到让他们掏钱的时候,他们就开始骂骂咧咧。当朱棣把钱霍霍干净,皇位传到“仁宣”之后,就出现了版图一天比一天缩水,皇帝一代不如一代、皇权一天比一天式微的问题。

为啥?前期用的剂量太大,后期“隔靴搔痒”不顶用了呗。

二、朱元璋“爱民如子”,坏事的都是士绅阶层。

说朱元璋反元当皇帝,是出于一片爱民之心。这话比梁山宋江说“替天行道”还不靠谱。

甭说600年前的朱元璋没这个觉悟,眼下那些浓眉大眼的企业家,天天把“回馈社会,奉献人类”挂在嘴上,结果呢?回馈的是“一人,负1714块钱”“一窝窝私生子在海外”。浓眉大眼的企业家尚不能信,鞋拔子脸的洪武皇帝就更得掂量掂量。

中国历史上,岁入粮食最稳定的时期,首推洪武一朝,平均岁入田赋3000万石上下。

朱元璋为什么能把田赋稳的一匹?俗话说,被割过的人,才知道如何割别人。朱重八干别的不太在行,收粮绝对是一个顶级高手。洪武十八年,朱元璋搞了一次土地清查,把全国各省的土地丈量出来后,根据田地质量给各省定了田赋额度,还让户部专门找了一块石头刻在上面,立在户部大门口。

到了洪武二十六年,大明田赋再创新高,创下了32789000石的历史纪录。朱元璋拍着“田赋碑”,那叫一个洋洋得意。

这就得说说朱元璋发明的“粮长制”。什么是粮长?

其中田土多者为粮长,督其乡之赋税。——蠲两浙秋粮诏

朱元璋在基层“招募”了一批粮长,专门负责收取本乡的粮赋。这些粮长必须是当地有钱有地有粮的地主中产阶级,家里没有两三百亩地,腰里不揣着一沓地契傍身的穷人,压根没有资格当粮长。一个粮长负责征收上百家农户的粮赋,收齐后再免费逐级上交。

朱元璋不管你是怎么收的,反正从全国到省、县、里、村的额度是固定的。到了时间点,朱元璋在南京就得见到这些数,少一个子都不行。

这个办法挺狠。老朱家旱涝保收了,每年见到的粮食一粒不少,至于粮长收不上来,是自己想办法垫上,还是逼同乡人砸锅卖铁、上吊喝药,不在他考虑范围之内。

等于说是,把田赋任务转包给了第三方。风调雨顺的年景还好,万一遇上天灾欠收,这些狼心狗肺的家伙为了自身利益,哪还管什么同族亲情和同乡感情,还不逮着往死里勒。

明中期以后,农民“弃田逃亡”变成佃户流民的困局,少不了“粮长制”的神助攻。放牛娃能够华丽逆袭,成了天下最大的地主,没两把刷子能行?

至于屠戮功臣、恢复殉葬就不多说了。

朱元璋就是一个“个体暴发户”,所谓“弥合南北,恢复华夏”纯粹是想多了。无良个体暴发户有的劣性,他都有。性格上低级、贪婪、残暴,为了儿孙实现“财富、权力、生育”三大自由,啥事他都敢干,啥人他都敢杀。

他很勤政,这一点不假,但得看为了什么而勤快?小偷强盗为了弄钱,三更半夜不睡觉,也是一种勤奋。脏官墨吏没日没夜往死里捞,也是一种勤奋。

牺牲一代人的清誉,成就儿孙彼岸幸福,他们在本质上没有任何区别。

全文完,感谢阅读。认可的话,烦请点点“大拇指👍️|小心心💗”鼓励一下。

评论列表

踩尾巴
踩尾巴
2025-10-11 09:36
说来说去明朝除了东厂西厂,有的恶习前面的元朝、宋朝哪个没有?如果前面紧挨着的朝代也有的话“倒退”一说从何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