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铲车冲击压路机施工指南与路线规划

铲车冲击压路机施工指南与路线规划在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一台铲车牵引着非圆形冲击压路机以12公里/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沉闷的

铲车冲击压路机施工指南与路线规划

在高速公路施工现场,一台铲车牵引着非圆形冲击压路机以12公里/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沉闷的撞击声伴随着地面的微小震动,工程人员正记录着第15遍碾压后的沉降数据。

铲车冲击压路机作为一种高效压实设备,通过冲击与碾压相结合的方式,大幅提升路基压实度和均匀性。其核心是利用非圆形冲击轮在滚动中产生的巨大冲击力,使土壤颗粒重新排列达到密实状态。

掌握科学的施工方法与合理的碾压路线,是充分发挥该设备优势的关键。

01 设备认知与施工原理

铲车冲击压路机

铲车冲击压路机主要由牵引车和冲击碾压轮两部分组成。冲击碾压轮通常为三边形、四边形或五边形的非圆形钢轮,其上装有若干凸角。

设备工作时,牵引车拖动非圆形冲击轮前进。在滚动过程中,冲击轮的重心会周期性抬升和落下。

当牵引力使冲击轮依靠凸角提升重心时,设备积蓄势能;当重心被抬至最高点后,冲击轮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猛烈跌落,凸角瞬间撞击并夯实地面,将巨大的势能转化为冲击动能。

这种周期性的“抬起—跌落—冲击”过程,对土壤产生强烈的冲击、揉搓和碾压综合作用。其冲击能量远大于传统振动压路机,影响深度可达1-4米,有效解决高填方路基的深层压实难题。

02 施工前期准备工作

铲车冲击压路机

施工前的充分准备是保证冲击碾压质量的基础。场地准备工作包括清除地表范围内的植被、腐殖土、障碍物及垃圾,并进行必要的挖方或填方,初步整平。

测量放样环节,需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用石灰粉或旗帜标出碾压区域的边线,并划分作业区段。同时要对冲击压实区内可能受影响的桥涵、管线和过水管道等构造物进行详细调查,用黄线标示出需要避让的作业控制区。

设备检查必不可少,要确保牵引车马力充足,性能稳定。同时检查冲击轮的连接销轴、缓冲液压系统、轮胎等是否完好。

试验段施工是确定参数的关键步骤。应在正式施工前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路段,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碾压遍数、行驶速度等参数。

03 冲击碾压施工工艺流程

铲车冲击压路机

冲击碾压施工需遵循标准化流程,才能保证最终压实效果。

初平与稳压

首先使用平地机或推土机对基层进行精细整平。对过于松散的填土层,可先用常规压路机进行1-2遍静压或弱振压实,形成初步工作面,防止冲击轮陷入土中过深。

冲击碾压作业

连接设备时,将冲击压路机通过专用牵引架牢固连接到铲车尾部牵引钩上,确保连接安全可靠。

行驶速度是核心控制参数,一般控制在10-15km/h范围内,保持匀速行驶,避免急加速、急减速。

碾压遍数通常需要20-25遍,具体应根据沉降量稳定情况确定。当最后5遍的冲击碾压沉降量不大于1cm时,可停止碾压。

含水率控制

铲车冲击压路机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冲击碾压效果的关键因素,最优含水量通常在最佳含水量的-1%~+2%范围内。

土体过干需适量洒水湿润;土体过湿出现“弹簧土”时,应挖除软土层,换填碎石至设计标高,再重新压实。

过程监测

施工过程中应持续监测地面沉降量。每碾压一定遍数后,在固定测点测量高程变化,计算总沉降量和本轮沉降量。当沉降量趋于稳定(如连续两遍沉降差小于5mm)时,可认为已基本压实。

04 冲击碾压施工路线规划

合理的施工路线是确保碾压均匀性、避免漏压的关键。冲击碾压路线有多种选择,需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确定。

“回环式”路线

这是最常用的冲击碾压路线,冲压时自边坡坡脚的一侧开始,顺(逆)时针行驶,以冲压面中心线为轴转圈。

从路基的一侧向另一侧转圈冲碾,冲碾顺序应符合 “先两边,后中间” 的原则。这种路线确保了整个碾压区域的均匀性。

“梅花式”路线

铲车冲击压路机

“梅花式”路线也是常见选择,通过特殊行走路径确保冲击点均匀分布,避免漏压。这种路线需要更精确的施工控制,但能保证更好的压实效果。

“S形”路线

当直行冲击碾压数遍,破碎效果不理想时可尝试走“S形”路线。这种路线特别适用于旧路改造工程,能增强剪切效果。

错轮碾压技术

无论采用哪种路线,第二次碾压轨迹应与第一次碾压轨迹保持一定的重叠宽度,确保碾压全覆盖,无遗漏。

相邻轮迹应重叠至少1/3轮宽,这也是保证碾压均匀性的重要措施。

05 不同场景施工参数调整

铲车冲击压路机需根据不同施工场景调整参数,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高填方路基

铲车冲击压路机

大于8米的高填方路基必须采用冲击式压路机进行冲击补强。填石路基每填高3m冲碾一次,填土路基每填高2m冲碾一次。

碾压速度控制在12-15km/h,碾压遍数20-25遍,直到沉降差≤30mm时停压。

旧路改造工程

在旧路改造中,冲击碾压可将破碎旧混凝土面板与压实基层合二为一。

施工顺序应从路肩一行车道一超车道依次冲击压实,每冲击压实一遍按以上顺序进行下一遍的冲击压实。

桥台背等狭窄区域

对于桥台背、管涵侧等冲击压路机无法靠近的区域,应采用“液压夯”进行精准补强。

夯点间距1.0-1.2m,采用“跳夯法”施工,避免应力叠加。

06 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冲击碾压施工需严格按照标准控制质量。

沉降量控制

铲车冲击压路机

沉降稳定是现场判断冲击压实效果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最后两遍的平均沉降量不超过5mm时,沉降已趋于稳定。总沉降量收敛至5%-10%也可作为停压标准。

压实度检测

主体区域采用灌砂法检测深度0-80cm,压实度要求≥96%;补强区可用动力触探或轻型落锤仪检测,相对密实度要求≥93%。

破碎状态控制

在旧路改造中,破碎状态需严格控制。冲击碾压后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宜破碎成50cm左右的板块,各板块之间应相互嵌锁,不应过度破碎松散。

均匀性检测

检查整个施工区域,确保无薄弱环节。对于不均匀区域需进行插点补夯,确保压实均匀性。

07 安全注意事项

冲击碾压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必须严格遵守安全规范。

安全距离控制

冲击压路机工作半径内严禁无关人员进入,一般要求至少20米。距离桥涵结构物10m内或暗涵顶填土高度小于3m时,不得冲击碾压。

个人防护要求

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操作手系好安全带。作业区域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必要时拉设警戒线,防止非作业人员进入。

设备操作安全

操作手必须持有相应铲车和特种设备操作证,并熟悉冲击碾压特性。起步、转向、倒车均需平稳缓慢,避免急动作导致设备剧烈晃动或连接机构损坏。

恶劣天气应对

铲车冲击压路机

冲击压实过程中遇有下雨天气,应立即停止作业并做好作业区遮盖工作,防止雨水渗入路床。

施工人员在结束一天工作后,仔细检查冲击压路机的磨损部件和液压系统,为第二天的工作做准备。不远处,刚刚完成冲击碾压的路基在夕阳下呈现出均匀、密实的表面。

科学施工不仅是操作设备,更是对材料特性、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的深刻理解。随着工程建设要求的不断提高,冲击碾压技术必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