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亲戚3次创业失败后,我终于明白普通人为啥难发财了:不赔没天理

回老家时候碰巧见了一个亲戚,上次见面还是他结婚时候,一直以为他还在上海做厨师,没想到人家已经回来两年创业三次了。第一次是

回老家时候碰巧见了一个亲戚,上次见面还是他结婚时候,一直以为他还在上海做厨师,没想到人家已经回来两年创业三次了。

第一次是拿打工多年攒下的几十万开了家饭店,在他看来自己就是很好的厨师,而厨师是饭店的核心竞争力,那凭借自己的手艺肯定能赚钱。

但他没想到做厨师和做老板是两回事,他学自己的原老板,雇了服务员和帮厨,收银让老婆干,自己管采购和炒菜,结果他遇到什么问题呢?“没生意,然后打广告搞活动,客人也来了,但留不住……”

半年后他们一算账发现房租和员工的工资都挣不出来,于是就琢磨改行。

他认为做饭店太辛苦,不适合长期干,所以想开个加盟店。

第二次是拿着剩下的钱和家里支持的一笔钱加盟了某品牌的奶茶店。

“我原来饭店旁边就是奶茶店,生意非常好,比我饭店赚得多,而且他成本低,省事,只要雇几个小年轻就行了。”

但干了几个月后又不行了,理由是门面没选好,客流量不大,而且人工费太贵,于是把店转出去了。

算起来是没赔钱,但几个月等于白忙活,考察、选址、装修、进料、经营……辛辛苦苦到最后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城里不好混,不如回农村。他们夫妻俩决定歇一段时间,回老家看看有没有机会。

然后他们真还找到了。

第三次创业是开民宿。

毕竟是在大城市见过世面的人,他们发现别人开民宿比较火,自己老家山清水秀,要是开个民宿肯定赚钱。

说干就干,他们鼓动家里掏钱,又拉了亲戚入股,承包了一片地建起了十来间房的民宿。

“我当时是这样想的:民宿就是旅馆,主要成本就是洗漱用品的消耗,卫生可以自己打扫,被褥什么的洗洗就能重复使用,这个生意只要源源不断,真的是一本万利。”

另外他还盖了个大厨房,想着以后生意红火了,自己做个地锅鸡、炒个菜、卖点酒水什么的,要比过去在城里开饭店强多了。

结果呢,开业后就县城一些小情侣来住过,然后回去就给差评,“蚊虫多、不卫生、没好玩的地方……”他才晓得自己看着好的地方,别人未必也看好。

民宿现在开着呢,我跟他回去看了,不中不洋的装修,空荡荡一排房子,周围是庄稼地,想想村里附近都没有能聚人的景点和古迹……我劝他还是算了吧。

大机会时代,投机也是一种能力。

我认识一个在城里开民宿的朋友,他在小区低价租一批房,装修成各种好玩的风格,然后在网上引流,搭配旅游攻略,只要雇两个阿姨打扫卫生就行了。

因此他还有时间去开披萨店,跟人合伙开火锅店、开影院、开奶茶店……什么赚钱做什么,一旦不赚钱就马上止损。

他是怎么算账的呢?“成本控制在10天之内,一旦超过这个数字我就不干了”,他说只要坚持这一条就不至于赔钱。当然在做什么生意之前还是要认真了解市场和情况,否则外行想赚钱很难。

我给亲戚分享这个经验,他不以为然,“我也天天学习的,你看我关注这些账号,都是名人大咖,他们的创业经验我都在学习,XX的年度演讲我都看好几遍了……”他坚信自己一定能赚大钱。

在我看来,很多人创业、做生意都是不会算账的,而有的人看起来不算账也成功,这就像学霸做题快不代表人家没有思路和方法。

普通人的问题主要是三点:不算账,懒惰,不尽心尽力。

我这里说的“不算账”是指大的计较,而普通人往往是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看起来很精明,几毛钱的亏都不吃,但他们对于大钱是没有概念的——几十万因为陌生人的几句话就砸进去。

小的地方抠抠搜搜,几十万的投资竟然没有认真研究和调研,这是很奇怪的一件事,只能说他们对于大事缺乏概念,只凭着感觉去博运气。比如亲戚开加盟店,他的核心想法是“这么大牌子,最多一年就回本了,以后都是纯赚,所以没有理由不干”。

至于懒惰,不是身体不勤快,实际上除了懒汉之外大多数普通人都很辛苦,但他们老是有一劳永逸的想法,以为自己出钱雇人干活后自己就能躺在床上数钱了。

另外就是他们对于要做的事缺乏理解,不尽心的意思就是不能认真研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以持续提升,对数据没有分析,对未来没有计划。

要想发财,总要给自己找个坚实的理由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