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年年体检都查的这项指标,卫健委明确不推荐!真心劝你别花冤枉钱

“肿瘤标志物”,听着是不是挺吓人的?但凡谁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这项指标不正常,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是不是得癌了?”“我还

“肿瘤标志物”,听着是不是挺吓人的?但凡谁拿到体检报告,看到这项指标不正常,心都要提到嗓子眼了:“是不是得癌了?”“我还能活多久?”越想越害怕,整夜整夜睡不着觉。

但实际上,在2024年国家卫健委就发文通知,明确说了不推荐把生物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查)用于食管癌、胃癌、肺癌这些癌症的筛查。

而今年,2025年中国抗癌协会编写的《中国肿瘤防治核心科普知识》里也再次强调:健康人要是没有癌症家族史、不吸烟,根本不用频繁查这个。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指标升高 ≠ 癌症

指标正常 ≠ 没有癌症

肿瘤标志物,其实就是身体里可能和肿瘤有关的一些物质,有的是肿瘤细胞自己释放的,有的是身体遇到肿瘤细胞后分泌的。但对于很多人来说,它其实真没那么靠谱。

就像咱们去菜市场买菜,想挑个好苹果,光看表皮光不光洁可不行——有的看着挺好,里面可能已经坏了;有的表皮有点斑,其实果肉甜着呢。肿瘤标志物就像这苹果表皮,不能光靠它判断有没有癌。

而官方不推荐它,主要是因为它有三大硬伤:

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太低

也就是说,就算真有癌,它可能查不出来;没癌的时候,它又可能瞎报警。就拿肺癌举例,肿瘤标志物检测仅能发现中晚期病例,但低剂量CT却是可以直接降低31%的死亡率的。

更适合癌症复查,不适合健康人筛查

它的作用主要是帮医生判断癌症病人治疗效果怎么样,而不是给健康人查有没有癌。

性价比太低

花了钱不说,还容易让人产生焦虑情绪。与其花这钱,不如做个CT、胃镜、肠镜,这些能直接看到病灶,靠谱多了。

远离癌变,你应该这样做

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也会让指标升高,有时候感冒发烧、肝炎、熬夜、饮酒,甚至食用的一些补品、药品,都可能让肿瘤标志物升高。

想要远离癌症,与其花钱去做无意义的检查,做好以下这些事情更有用!

别熬夜,睡够7小时: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周末也别太放纵。睡眠够了,免疫力才强,癌细胞才不容易找上门。

肉别吃太多,种类换着来:红肉(猪牛羊)和加工肉(香肠、腊肉)吃多了,15种癌症的风险都会升高。每周吃350-500克就够了,最好和鸡肉、鱼肉换着吃。

体重别超标:脂肪会导致炎症,特别是与癌症有关的慢性炎症。其次,脂肪细胞会产生多种激素,破坏体内激素的整体平衡,这有可能增加患癌风险。

吃喝别太烫:超过65℃的汤、茶、粥,世界卫生组织都说是“可能致癌”的。咱们等凉一会儿再喝,不要太着急。

烟赶紧戒了:不光自己别抽,别人抽烟也离远点。一根烟里就有几十种致癌物,为了自己和家人,赶紧掐了!

每天动一动:不用非得去健身房,买菜走路、跳广场舞都行,每天动够30分钟,身体才能更结实。

多吃杂粮、蔬菜:这些食物里面的膳食纤维能帮身体排毒,每天吃够25-30克,比如早上喝碗玉米粥,晚上炒个绿叶菜。

每天保持好心情:老生气、憋屈,身体里的气就不通,时间长了容易出问题。长期不良情绪会导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衡、免疫功能紊乱,还会导致癌瘤形成。

虽然不建议健康人群做肿瘤标志物检查,但对于癌症的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是发现癌症的关键。

有些癌症在癌变严重之前,是能通过筛查查出来的。我们曾经整理过全面的癌症筛查手册,针对不同的癌症、年龄,都给出了筛查建议,各位不妨收藏起来,也好方便自己对症下药。

得癌症的人,半年前身体就会有这个异常!越早发现,活命希望越大

体检是好事儿,但也得选对项目,别花了冤枉钱还受惊吓。不如把省下来的钱买两斤好肉,做顿好吃的;或者出去旅旅游,放松一下心情;把生活习惯管好,该做的筛查做好,比啥都强,各位说对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