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朋友在咨询中说自己的修行还不够。为什么呢?他说是因为他的父亲去世了,自己却不能做到情绪平稳,一直情绪波动很大,所以自己很自责。
我说:“你这个跟修行没有关系,是你对修行有误解。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可能觉得修行好就是情绪一直很平稳,很稳定的。不是的。修行的好坏真的跟我们的情绪没有必然的关系。修行是让我们活的更鲜活,更好的体验生命,而不是把我们变成一块石头,从此麻木不仁。所以说是你的认知理解错了。
另一方面,生命即是一个验金石,同时也是我们的磨刀石。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也正是我们修行的时候。透过生活中的一件件事来磨砺我们的修行。这样理解可能会更合适。”
生活才是我们修行的磨刀石,问题是我们在生活中该如何去磨砺呢?或者说我们在生活中该怎么判断,我们现在做的是否是真的在提升自己的修为,而不是在“着相”,在追逐一些外在东西呢?总结一句话,就是生活中修行的核心是什么呢?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就会像上面那位朋友那样,想要去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就是王阳明说的一句话,王阳明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叫: “世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为耻。”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大家都以不能金榜题名为耻。而我却以因不能金榜题名而动心为耻。这个动心可以理解成内心的在意、挂碍,因为没有没有金榜题名而纠结、难受等。
也就是说,王阳明不以外界的成功与否来作为评判自己的标准,而以自己的内心是否因外界的好坏而动心为评判标准。
同理,当我们面对亲人的离去,也不是以情绪是否稳定为标准,而是即便我们情绪不稳定,我们是否能不因这个情绪而纠结、自责(动心)为标准。
所以,修行的标准就一个,那就是不动心。
什么是不动心呢?许多朋友可能会认为就是没有什么情绪,一直平稳等等。不是的。修行不是把人变成一个石头,而是变成一个鲜活的人——有情绪、有各种悸动。
情绪从来不是问题,各种状态也从来不是问题。什么才是问题?
因为情绪而烦恼才是问题。因为各种状态而纠结才是问题。一切本自然,让一切如水流动起来,这个就是修行的根本。所以《道德经》上说上善若水。
不要去阻碍水的流动,让一切自然而然。不在自然上再添加各种妄念执著,这个才是真正的修行。这个就是随顺自然,就是无为,也是《金刚经》中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不执不著。让一切都自然发生,我只是观看着、体验着,但又不陷入其中,这就是修行!
你明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