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参加读书分享活动,茶歇时,有位小伙伴端着咖啡凑过来:“黑碳包老师,职业规划到底有啥用啊?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花时间列了也白列。”这话一出口,旁边两位朋友也点头,显然,这是很多人心里的困惑。

一、为啥总觉得职业规划没用?
混沌时代变化比计划快传统规划总默认“三年后岗位、行业还和现在一样”,可现实是去年想进社区团购运营岗的朋友,今年岗位需求直接砍了一半;前两年瞄准教培行业的人,也不得不重新找方向。你根本猜不到未来需要什么能力,却想用一份固定的规划锁住变数,本身就不现实。
做不了未来的决定你现在觉得做新媒体很酷,等真接触了内容创作,可能发现更爱用数据优化选题;现在追求稳定工作,试过独立负责项目后,或许会爱上挑战带来的成就感。兴趣、能力、价值观会跟着实践转变,用今天的想法定三年后的路,就像给正在长个子的人穿固定尺码的鞋。
职场从不是“爬楼梯”没人的职场是“爬楼梯”式的直线上升。有人做两年行政转运营,反而成了行业里的流程优化专家;有人跳岗三次,才找到真正热爱的用户研究。把职业当成一步不能错的楼梯,反而会因偏离计划焦虑,错过意外的好机会。
那份看似严谨的规划,最后往往成了脚上的镣铐,偏离就慌,遇机会不敢抓。在复杂多变的时代,太详细的远期计划,才是最大的战略错误。
二、职业规划该怎么做?先换3种思维从“建筑师”到“园丁”建筑师要按蓝图施工,差一点都不行。而园丁却会根据天气、土壤调整浇水频率,看着花草自然生长。你的职业生涯不是固定的房子,而是需要培育的花园,明确想做有价值的事这类核心方向,但允许路径灵活调整。
从“地图”到“指南针”地图上的路会改、地标会消失,但指南针(你的核心价值观)永远靠谱。不用纠结明年要学哪三门课,但要清楚“不想做重复无意义的工作”“重视工作带来的成就感”,顺着这个方向探索,就不会跑偏。
从“铁饭碗思维”到“创业者思维”别再想着找个稳定岗一直做,要把自己当成“个人产品”像创业者迭代产品一样,持续调整自己的能力、方向。比如发现“擅长梳理信息”,就试着把这个优势用到用户手册整理、项目进度跟踪上,慢慢找到自己的核心价值。
三、5步做“落地型”职业规划1.提可验证的“小假设”
核心不是“我要成为谁”,而是“我想验证什么”。有用的假设要包含4个要素:具体行动+明确时间+可衡量结果+贴合价值观,直接套公式:我相信,做X行动,能在Y时间里,在Z领域得A结果,因为符合我B价值观。比如,想试自由插画的设计师:我每月接2个低价头像设计单,持续2个月,摸清自由职业的接单流程,因为我不想只做固定工作,想多试创作。
2.拆“最小行动”
别想着等“准备完美”了再做,找最核心的第一步,花10分钟先落地。比如想采访行业前辈,不用纠结“找脉脉还是小红书”,就去你常逛的知识星球,找1位最近分享过干货的前辈,不用写完美提纲,直接发消息“XX老师好,您上周说的运营新人避坑方法,我试了真的有用,想请教10分钟怎么摸透业务逻辑。”哪怕只发一条消息,也比空想一周强。
3.定“关键证据”和“止损点”
“关键证据”要选自己能掌控的。不是转岗成功,而是完成3次前辈采访,写了复盘笔记;不是成插画师,而是接完2单,摸清客户需求。
“止损点”是避免无效消耗。比如联系5位前辈都没回复,就改改话术,或换个渠道;接了1单发现和客户沟通比画图还累,就暂停想想是不是真的适合。
4.简单记录攒素材
不用下最终结论,写一点小发现就行。比如采访前辈,TA愿意分享,说明主动请教不可怕,下次可以多提具体问题。给你一个简单的记录模板,直接抄作业:

每天花2分钟,慢慢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5.每周复盘迭代
每周花15分钟问自己:有成就感吗?比如采访完前辈,清楚了产品岗要会画原型,就下周再找1位前辈聊;要放弃吗?比如和前辈聊天总紧张,就换成读前辈的书,写笔记,一样能学东西。
复盘不是找错,是更懂自己。哪怕放弃一个方向,也排除了“不适合”的选项。
四、从“怕失败”到“敢探索”职业规划的核心,从不是“定死未来”,而是“每一步都离对的方向更近”。把怕做错”的顾虑放下,换成“敢试错”的心态,问1位前辈、发1条笔记、接1个小单,都是在探索自己的可能性。毕竟,好的方向,从来都是“试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
划重点
1、规划需转换 3 种思维。园丁式抓核心、指南针靠价值观辨方向、创业者式迭代自己。
2、5步落地法。提小假设、拆 10 分钟行动、定止损、简单记录、每周复盘。
——END——
专注化解职业困境,助力你的职场成长
作者简介:黑碳包,BCC全球生涯教练、GCDF全球职业规划师、就业指导师、FDW教学技巧引导师、KAB/SYB创业导师、三级拆书家。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教就业赛道金奖指导教师;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职教成长赛道银奖指导教师。
专注于职业规划咨询、个人成长教练和教学技能提升的资深导师,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个人成长》等课程,独立完成包括《关键对话》《影响力》《职场影响力》《刻意练习》《认知天性》《微习惯》《非暴力沟通》《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终身成长》《认知觉醒》《敢于冲突》等 百余场拆书活动。课程设计注重实用性和互动性,帮助学员在认知觉醒、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等领域实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