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南非约翰内斯堡迎来全球焦点——G20峰会开幕首日,122条内容的联合宣言就意外落地,创下峰会史上“最快达成共识”纪录。可这高光时刻背后,却藏着美国的“拆台大戏”:赛前放话拒参会,还威胁不准发成果文件。而南非外长拉莫拉一句“美方已失发言资格”,直接硬刚到底。这场大国与东道主的博弈,不仅改写了G20的议事规则,更给中国的多边合作之路铺就了新机遇。

拆解事件核心,先看与中国无直接关联的“美南博弈”:美国的霸道与南非的硬气形成鲜明反差。美方先是以“议程分歧”为由宣布不派高层参会,接着又急发照会施压,声称“没美国同意不准发宣言”。这波操作说白了,就是想靠“缺席”拿捏话语权——毕竟美国是下任轮值主席国,本想借交接仪式刷存在感,结果计划派临时代办撑场面,被南非直接怼回“不可接受”。拉莫拉在记者会上的表态够狠:“按规矩来,没高级别代表就别谈交接”,把外交对等原则摆得明明白白。
真正让中国“稳坐钓鱼台”的,是宣言落地背后的三大利好,这才是重点。首先是多边主义再获支撑,宣言122条内容里,“加强发展中国家支持”“推动包容性增长”等表述,与中国“全球发展倡议”高度契合。要知道,中国已向G20发展中国家提供超3000亿元发展融资,宣言的共识意味着这些合作能更顺地推进,比如中企在非洲的光伏、基建项目,将获得更稳定的国际环境。

其次是中国的“中间力量”角色更突出。峰会前,美国试图拉拢盟友给南非施压,中国则主动与巴西、印度等金砖国家磋商,推动将“反对单边制裁”写入宣言。最终宣言里“通过多边合作应对挑战”的表述,正是中国立场的体现。南非总统发言人文森特·马格韦尼亚特意提了句“世界无法独行”,这话既是说给美国听的,也是对中国多边主义主张的认可——毕竟中国是G20中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最多的国家,去年仅对非投资就达450亿美元。
三位核心人物的博弈把性格写满了。拉莫拉是“刚柔并济”的代表,硬刚美国时寸步不让,拒绝低级别交接、直言美方“失格”,但转头又留余地:“交接仪式可以后补”,既守住了东道主尊严,又没把关系搞僵,这波操作够硬气。马格韦尼亚则是“务实传声筒”,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反复强调“多边主义重要性”,明着是总结峰会成果,实则在呼应中国的全球治理理念,给后续中南非合作铺路。
再看美国的“霸权戏精”本色,嘴上喊着“不认可议程”,实则是怕发展中国家抱团削弱其话语权。更打脸的是,美方一边抵制峰会,一边悄悄派经贸团队在约翰内斯堡活动,试图拉拢南非企业签署矿产合作协议,这种“既要又要”的双标,被南非媒体嘲讽“吃相太难看”。
拿印度和巴西的表现一对比,美国的孤立更明显。印度总理莫迪不仅参会,还主动与中国代表团磋商,希望借助中国资金推进南亚高铁项目;巴西总统卢拉则直接在发言中引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呼吁G20多听发展中国家声音。这两个美国的“传统伙伴”都在向多边主义靠拢,反衬出美国“单边思维”的过时。

事件的连锁反应已开始发酵。11月23日,中方与南非签署5项合作协议,涉及新能源、农业技术等领域,金额达80亿美元;同时,金砖国家在峰会期间召开闭门会,计划将G20中的发展中国家议题,与金砖扩员后的合作对接。而美国那边,面对盟友的“集体倒戈”,不得不松口表示“愿与南非协商交接细节”,霸权姿态明显收敛。
这场G20峰会,本质是多边主义对单边霸权的一次胜利。美国想靠“缺席”拿捏别人,却忘了现在的世界早已不是“一家独大”。对中国来说,宣言的落地让“一带一路”有了更广阔的合作空间,但也得警惕美国下任轮值期间搞“小圈子”反扑。
最后想问大家:你觉得美国会收敛霸权行径,好好参与G20合作吗?面对G20新机遇,中国该如何深化与发展中国家的绑定?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