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使离任现场,马科斯冷汗直流承诺 "一个中国"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即将离任之际,马科斯总统在告别会面中突然如坐针毡、说话磕绊,紧急表态承诺坚守 "一个中国" 原则 —— 这场看似寻常的外交接替,实则暴露了菲律宾在中美博弈间的艰难抉择。全程强颜欢笑的马科斯那句 "棘手问题未能取得进展" 的遗憾表态,已然揭开了南海棋局的底牌。
现场传回的影像资料显示 ,马科斯在整个会面过程中至少三次调整坐姿,五次出现语句中断,与黄溪连大使从容淡定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异常状态立即引发外交界哗然 —— 英国《金融时报》驻东南亚记者直接点破:"这像极了小学生面对班主任的紧张状态,完全不符合国家元首级外交场合的常态。"
马科斯承诺 "一个中国" 的时机耐人寻味。就在会面前不久,菲律宾刚与美国完成史上最大规模 "海上勇士合作" 演习,出动 4000 兵力模拟夺岛作战;而黄大使离任后 72 小时,中国海军宣布在南海启动为期一周的实弹射击演练。这场紧急表态,明显是为防止中美军事力量在南海 "撞车" 的止损操作。
深层矛盾隐藏在马科斯那句 "未能取得更多进展" 的遗憾中。菲律宾大学海洋事务研究中心泄露的评估报告 显示:2023 年菲律宾在仁爱礁、仙宾礁等区域的 12 次补给尝试中,9 次遭中方海警船拦截,成功频次较 2022 年下降 67%。更致命的是,原本承诺的美国海岸警卫队支援船只迟迟未能到位,白宫最近将原定交付的 6 艘巡逻艇削减为 2 艘。
黄溪连大使的回应更是暗藏机锋。"秉持相互尊重、互利共赢" 的表述,实则是对菲律宾 "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 摇摆策略的精准敲打。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 年中菲贸易额逆势增长 12.7%,但菲律宾输华农产品检验检疫不合格率突然飙升 43%—— 这种经济手段与外交表态的默契配合,让马科斯政府倍感压力。
军事层面的对比更加残酷。菲律宾武装部队总司令布劳纳此前向议会抱怨:中国海警船已配备 76 毫米舰炮和无人机巢,而菲方主力巡逻舰仍在使用二战时期的 40 毫米高射炮。更让马尼拉绝望的是,中国在南沙群岛部署的远程相控阵雷达,可实时监控菲律宾所有军事基地的起降活动。
外交泄密事件加剧了马科斯的尴尬。《马尼拉标准报》曝光的外交备忘录显示 ,美国驻菲大使曾施压要求拒绝与中国签署 "南海行为准则" 框架,但一周后中国商务部就暂停了 57 万吨菲律宾椰子进口许可。这种 "求锤得锤" 的即时反制,使得菲律宾在两大国夹缝中的操作空间越来越小。
黄溪连大使的离任时机暗含深意。其 5 年任期内经历中菲关系从杜特尔特时期的蜜月期到马科斯时期的震荡期,此刻交接恰逢南海行为准则谈判进入关键阶段。新加坡国立大学海洋政策专家分析:"中国可能通过大使更替释放政策调整信号,接下来或将采取更灵活的多边外交策略。"
这场会面暴露了东南亚国家的普遍困境。印尼、马来西亚近期悄然恢复与中国的南海共同开发谈判,越南则加快向中国采购铁路装备 —— 各国都在中美博弈间寻找平衡点,而菲律宾 "一边倒" 策略已显现出严重水土不服。
值得玩味的是中美反应差异。中国外交部对会面报道的表述是 "友好坦诚",强调 "妥善处理分歧";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则在记者会上三度拒绝评论,仅表示 "鼓励外交对话"。这种微妙态度变化,或许预示着美国正在重新评估菲律宾的战略价值。
当黄溪连大使的专机从马尼拉机场起飞时,南海的潮汐正在悄然转向。马科斯政府的摇摆空间已被压缩到极致 —— 要么回到对话协商的正轨,要么沦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正如一位东盟前外交官所言:"小国在大国博弈中跳舞,最怕的不是踩到脚,而是忘了自己本该有的舞步。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 ,2016 年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所谓 "胜诉" 后,时任总统阿基诺三世同样在与中国大使会面时冷汗直流,半年后便黯然下台。如今马科斯的紧张表现,是否预示着菲律宾对外政策将迎来新一轮调整?整个东南亚都在屏息观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