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在艺术中“漫游脑海”,重新认识神经多样性

10月下旬,一场名为“神多人的脑海漫游”的摄影叙事互动体验展在广州VLAB翌方181创意园开启。本次展览的亮点,在于将神

10月下旬,一场名为“神多人的脑海漫游”的摄影叙事互动体验展在广州VLAB翌方181创意园开启。本次展览的亮点,在于将神经多样性群体的创作转化为可交互的展品,让公众从传统的“旁观者”角色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以沉浸式、游戏化的方式带领观众了解神经多样性的“大脑”,试图打破公众对自闭症谱系、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读写障碍等群体的刻板印象,呼唤一个更具包容与创新精神的社会图景。

该展览为神经多样性多媒体系列艺术展的其中一场展览,由爱德基金会主办,生生公益慈善信托发起支持,广州市爱德公益发展中心、友心人承办,并得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CSR环球的支持,共同推动神经多元共融理念的传播与实践。

神多人士以影像叙事,记录独特视角

在展览筹备阶段,多名神经多样性人士参与了由知名摄影艺术家平深老师亲自指导的摄影叙事方法学工作坊,学习摄影技巧,并通过镜头捕捉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摄影作品,同时撰写了相关的照片故事和个人感悟。他们的作品并不是传统严格意义上的“艺术摄影作品”,但是却是真实地还原了日常的场景。观众在欣赏照片的同时,还能通过创作者的自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独特的视角与情感。

在创作者文硕的“一些不会被发现的越轨行为”中,一张照片记录了他每日归家途中必经的一处老旧楼道。他配文写道:“楼道很通风但是很老旧,好无聊。我就在想可以画点什么东西,有一天我看到这几条绿色的管线,很像章鱼,那我们就可以在白白这块给它画个头,丧丧的赛博章鱼哥。”平凡的场景因其充满想象力的介入而被赋予全新的意义,生动展现了一个内在世界与外部环境巧妙融合的奇妙瞬间。

展览上播放的视频里,一位身为面包店店员的神经多元人士分享了她的工作体验。对她而言,某些工作因社交要求而难以胜任,但在面包店,工作环境的需求与个人的神经特质相互匹配,成为了她的自在之地。

这也向大家证明:神经多样性并非缺陷,当社会学会欣赏这种差异,为每种特质创造包容的环境,差异便会从挑战转化为天赋,让每个独特的灵魂都能在社会生态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互动体验,让神经多样性可见可感

在互动区域,参与者佩戴上专业设备后,大脑的状态——专注、松弛或思绪漫游——都通过脑电波设备,实时转化为眼前植物的独特动态。这方小小的“数字园林”,成为一面映照内在的镜子。每一种基于神经构成的独特思维方式,都值得被观察、被理解,并被视为世界丰富性的一部分。

在展览尾声的互动环节,观众被邀请用十分钟回顾——脑海中常出现的画面、最喜欢做的一件事、觉得“难以忘怀”的时刻、坚持了10年以上的事情或习惯,并将代表此刻的照片与感悟一同留下,共同构成一面“脑海墙”。

有观众分享:“喜欢观察植物,经常会走着走着停下来拍自己感兴趣的花花草草和树木。这两个月开始密集地画画,就像是我终于找到了不想停下来的事,抛下‘没有基础’‘我不会’的阻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才做,但幸现在做了!神多人!展识出你脑中的世界吧!很美!”

从“我不会”的自我设限,到“不想停”的勇敢创造,展览尾声的“脑海墙”生动诠释了:每一个独特的内在世界,都蕴藏着值得被看见、被言说的美。

这场“神多人的脑海漫游”所播下的理解与共情的种子,正在观者心中悄然生长。一位观众在观展后,推荐给ADHD的朋友,并邀请她前来担任工作坊志愿者。这次经历让这位观众亲眼见证了朋友在工作中的出色能力,与她平时的感受很不同,也更加感受到这位朋友的珍贵。最后,她留言写道:“各位ADHDer也可以把眼光多聚焦在天赋方面,你们真的很棒!”

神经多样性人士所展现的独特天赋,以及他们对被“看见”而非仅被“包容”的渴望,正是此次展览深刻的议题。构建一个支持性的社会生态,让神经多样性人士能够将自在生长,这不仅是关怀,更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