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广东工大前校长陈新教授:携三项“国家三大奖”,三战院士增选

每一年度的两院院士增选,都会引发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关注。能够当选院士,既是对个人学术才能的高度肯定,也是用人单位科研水平的

每一年度的两院院士增选,都会引发学术界内外的广泛关注。能够当选院士,既是对个人学术才能的高度肯定,也是用人单位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在2025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来自广东工业大学的陈新教授第三次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是今年呼声最高的候选人之一。

作为机械工程领域的主要学科带头人,陈新教授长期致力于高速高精电子制造装备的研究,在精密电子制造装备等领域取得多个原创性科研成果,享有很高的国际学术地位。在数十年的学术生涯中,他凭借多个重大科研成果获奖无数,斩获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和2项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他在广工任职近30年,一边从事学术研究,一边培养优秀青年人才,从一名普通的教师,到机电工程学院院长和学校校长。即使卸任校长一职,他至今仍是广工优秀教师的代表,为广工的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持续贡献自己的力量。如今,在广工冲刺“双一流”的征程上,陈新教授依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

广工陈新教授

精密电子制造学术带头人

自古以来,楚地多才俊,深厚的潇湘文化滋养了湖南百姓,哺育了一代代子民投身家国建设。陈新教授就是湖南澧县人,曾在当地名校澧县第一中学就读。那时的陈新,天资聪颖,有强烈的求知欲,尤其对科学技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

1977年,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还在澧县澧澹乡知青队参加工作的陈新喜出望外,便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备考当中去。最后,陈新考上了长沙铁道学院(今中南大学)机械制造专业,从此决定了他一生的研究领域。

作为一所工科院校,长沙铁道学院汇集了当时国内多位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他们的专业务实、细致严谨,都深深影响了年轻的陈新。这种作风使他练就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也为在日后的科研生涯中走得更远铺就了坚实的道路。

原长沙铁道学院

本科毕业后,陈新进入中南林学院(今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工程系工作,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从一名助教,到副教授,还被任命为机械厂厂长。然而,在从事研究的过程中,他深感自身专业知识与行业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先后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理工大学(今华中科技大学)深造,获得机械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1995年,博士毕业的陈新,已经是国内机械制造领域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彼时,恰逢广东工业大学组建完成,正是用人之际,与陈新一拍即合。或许那时候他也没有想到,自己会与这所南方的工业强校结下深深的缘分,至今已在广工任职三十年。

弹指一挥间,陈新在白云山脚下三十年如一日,在广工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进军学术前沿,已经成长为国内精密电子制造学术带头人。

广东工业大学

勇攀高峰屡获重大前沿成果

陈新教授的研究领域覆盖跨尺度高速精密运动生成与测量、微结构陈列超精密加工、电子制造智能装备与系统集成等,是我国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领域的领军人物。

在陈新教授的身上,有着一位工程师特有的一丝不苟的作风,精益求精的精神。他从18岁开始学习机械制造专业,到如今已经65岁,近半个世纪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高速高精电子制造装备的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原创成果。

在研究过程中,陈新教授重点围绕“电子制造高端装备高速精密运动生成与测量”、“元器件微纳米级功能微结构阵列的高精高效创成”等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理论研究,并积极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他深知,机械工程理论的发展最终要为技术服务,为产业服务,因此,他一有时间就喜欢往一线企业生产一线跑,寻找市场技术痛点、发现企业技术需求。经过一次又一次技术攻关,他取得累累硕果,获奖无数。

陈新获得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

在202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陈新凭借“高端电子制造装备高速高精点位操作的关键技术与典型应用”项目,斩获了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成果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电子制造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转型升级,目前已经应用在高端电子装备领域,实现了高速运动过程中的精准点位操作。

除此之外,陈新还作为第一完成人,分别荣获2014年度和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并将国家发明专利奖优秀奖、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等省部级大奖、行业重要奖项收入囊中,这些奖励都是对他在学术上所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

作为行业领军人物,陈新教授被委以重任,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担任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承担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担任多个行业协会、报刊杂志的主要负责人。

“帽子”之多,都是其实力的最佳证明,对于陈新教授来说,如今就差一个“院士”头衔了。

陈新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探索教育改革,培养优秀人才

陈新教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老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高校的管理有自己独到的心得和丰富的经验。

在广工任职三十年,陈新教授从一名教师,到机电学院院长,还曾担任广工校长近10年时间,其对广工发展的推动有目共睹。

作为一名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陈新教授带领广工的机械工程学科发展成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与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省重点学科,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

他亲自为学生授课,不遗余力培养优秀的年轻学子,凭借深厚的专业功底和深入浅出的讲解,常常使学生大呼过瘾。迄今为止,陈新教授已经培养了研究生90余名,他们当中的许多人已成长为高校教授、博导和龙头企业技术负责人。

省部共建精密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国家重点实验室

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陈新教授乐于打破常规,总是不断有创新想法,大胆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担任广工校长期间,他总是对工作保持高度热情,在广工实施了多项教育教学改革。

在他的积极推动下,广工构建了多维协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多专业融合、跨专业互动、创业引导、全程项目驱动等多种创新创业培养方案,搭建了富有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平台。

近年来,广工的多专业融合培养的新工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创建了粤港机器人联合学院、印制电子电路(PCB)创新学院、集成电路(IC)班和科技金融创新班等多类跨界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广工新工科办学质量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

广工校内

下一站:院士?

如今,已经60多岁高龄的陈新教授,已经活跃在精密电子制造领域的最前沿,奋力攀登在科技高峰之上。

此前,陈新教授已经凭借在精密电子制造领域的建树,多次成为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手握三个“国家三大奖”这样的重量级大奖,在2025年的两院院士增选中还是非常有希望当选院士的。

如果陈新教授能顺利当选院士,那么对于广工冲刺下一轮“双一流”也是大有裨益的。对此,我们都在翘首以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