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凯迪拉克 Celestiq 2026 款起售价涨到 40 万美元还被抢订,我第一反应是 “疯了?”—— 毕竟这个价能凑够大半个劳斯莱斯古思特的钱,凭啥一台凯迪拉克能让富豪心甘情愿排队?直到翻完它的定制规则和生产细节才懂:这哪是卖车,是卖 “不想跟别人撞款” 的小众特权,普通人体会不到的那种。
涨价不是随便涨,是给 “体面” 兜底
凯迪拉克说涨价是加了配置,比如八年车联网服务 —— 换做十来万的家用车,这算个小福利,但对花 40 万刀买车的人来说,后续收软件费就像买爱马仕包还要另付拉链钱,太丢面儿。他们要的是 “一次花钱,啥都不用额外操心” 的爽感,而不是提车后还被各种服务费烦扰。
更贴心的是定制规则的改动:2025 款选个非常规内饰色,比如冷门的深棕木纹,得单独加钱;2026 款直接一口价全包含,不管你选多特别的配色,都不用多掏一分。看似只是简化流程,实则是把 “定制自由” 打包给了客户 —— 对这些愿意为独特性砸钱的人来说,“不用算额外成本” 比降价几千美元更有吸引力。
一天造 2 台,比限量款还 “小众”
这车最狠的不是价格,是 “难买”。它不在普通流水线生产,是在密歇根州的通用技术中心靠工匠手工拼出来的,一天顶多造 2 台,2025 年全年就计划造 25 台 —— 相当于全国富豪抢 25 个 “专属名额”,手慢根本没机会。
订车也不是看配置表打勾那么简单,得跟凯迪拉克的专属顾问一对一聊:小到方向盘缝线用马毛还是羊皮,大到车身漆里加多少金属颗粒(比如想加些碎钻质感的反光粉都能满足),甚至座椅头枕绣什么图案,都能按你想法改。换句话说,每台 Celestiq 都是 “独一份”,你在路上撞见同款的概率,比在机场贵宾厅碰到熟人还低。对富豪来说,这种 “别人认不出但自己知道多特别” 的感觉,比车标上的 “R” 字还值钱。
不跟劳斯莱斯抢风头,专做 “低调的特别”
以前美式豪华总靠 “大排量、大尺寸” 撑场面,到了电动化时代,这套不吃香了。Celestiq 聪明就聪明在,不跟劳斯莱斯、宾利抢 “一眼贵” 的市场,专盯那些怕张扬又想独特的客户 —— 比如不想开着豪车被人说 “炫富”,但又想自己的车跟别人不一样的企业家。

40 万美元的定价更像一道 “筛选门”,把只认品牌 logo 的客户挡在外面,留下真正愿意为 “定制体验” 和 “稀缺性” 买单的人。毕竟能花这个钱的人,缺的不是一台豪车,是 “不跟别人一样” 的特权。
现在还有人说它是 “小众试水”,25 台的销量不算真成功。但至少目前,它证明豪华车不止靠品牌历史撑场面 —— 把 “专属感” 做到极致,再贵也有人买单。你要是有 40 万美元,会选人人认识的劳斯莱斯,还是这台 “独一份” 的凯迪拉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