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世界局势紧张,主要是因为三个原因:中东危机、俄乌冲突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在2023年的时候,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就站出来表示俄乌冲突和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全都是因为自己当年犯下的两个错误,一个是支持中国加入WTO,另外一个是给乌克兰施压,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
当初克林顿为什么要支持中国加入WTO,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如果他当初没有做这两件事,当今的世界局势真的会有所不同吗?
乌克兰被“忽悠”弃核,西方承诺沦为空谈先说结论:不管是支持中国加入WTO,还是给乌克兰施加压力,劝乌克兰放弃核武器,在当时,都是对美国和世界有利的正确决策,克林顿之所以会认为当初自己做错了,是因为他没想到今天中国会成为全球经济第二的国家,更没有想到俄罗斯和乌克兰会发生交火,有很强的“事后诸葛亮”的嫌疑。
就说说克林顿劝乌克兰弃核这件事,当时如果没有放弃核武器,那才是真的麻烦大了。当时乌克兰刚刚独立,社会非常混乱,经济又濒临崩溃。
但是偏偏,乌克兰又掌握了完全不属于自己的力量。苏联解体之后,乌克兰“分家”分到了超过1700枚核弹头,一跃成为世界第三大核国家。

然而,乌克兰根本负担不起维护核弹头的费用,而且,就算乌克兰咬牙坚持维护这些核弹头,乌克兰也用不了这些核武器,发射按钮还掌握在俄罗斯手中。
在这么复杂又危险的局势下,克林顿能够联合俄罗斯和英国,对乌克兰展开劝说,并且让乌克兰在《布达佩斯备忘录》上签字,不管是对美国还是对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就像克林顿自己说的那样:“这是全球安全的胜利,是防止核扩散的重要一步。”
之所以最后会发生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这件事,不还是美国拱火?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也想亲西方,也想加入北约和欧盟,但是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一直不愿意拿俄罗斯当自己人。

如果仅仅是这样也就罢了,美国还一直支持北约东扩,要把北约的枪管顶到俄罗斯的头上。俄罗斯再怎么说也是世界大国,安理会五常之一,不管是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还是维护自身的利益,都不可能毫无反应。
乌克兰又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欧洲邻国之一,被俄罗斯视为与北约之间的“安全缓冲地带”,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将会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
所以这次俄乌冲突,美国前总统拜登应该负主要责任。在俄乌冲突爆发之后,乌克兰曾经拿出《布达佩斯备忘录》要求美国和英国履行自己在协议中的义务,保护乌克兰但是这个时候美国和英国通过模糊解释备忘录中的条款,拒绝履行自己的义务。

所以最后,乌克兰还是被美国和英国耍了。
中国入世,究竟谁才是最大的赢家?中国加入WTO虽然没有刀光剑影,但是在克林顿心目中无疑是一个更大的遗憾。
1999年4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率团访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展开谈判。美国提出了几乎苛刻的要求:开放金融市场、降低农业关税、放宽外国投资限制……

克林顿政府原本自信满满,认为中国必然会屈服于这场经济“游戏规则”的重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朱镕基果断拒绝不平等条件,提前结束访问,态度之强硬,让美方大跌眼镜。
同年11月,谈判重新启动,经过激烈博弈,双方终于在多个关键议题上达成一致。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成为WTO第143个成员国。
对美国来说,这是一次“经济策略胜利”。克林顿本人坚信:通过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将逐步接受美国主导的自由市场秩序,甚至可能走向政治体制改革。

现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耳光。
2001年中国GDP约为1.3万亿美元,到了2021年,已经暴涨到17.7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266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约3.6万亿美元;中国制造覆盖从纺织品到高铁、从家电到新能源汽车,全球“离不开中国”。
与此同时,美国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并不是克林顿想要的那种。
从2001年至2016年,美国流失了超过300万个制造业岗位。底特律、匹兹堡、克利夫兰这些“工业之都”沦为“铁锈地带”,大量蓝领工人失业,社会分裂加剧,为特朗普等“反全球化”政治势力的崛起提供了温床。

更关键的是,中国并没有像美国人设想的那样“照搬西方”,而是在WTO框架内走出一条独特的发展路径。在5G、AI、高铁、电商等关键领域,中国不再是追赶者,而是全球规则的制定者。
但是当时支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自然也不是什么善心大发,要做慈善,当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又有异常丰富和廉价的劳动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借着世贸组织规则的保护,美国没少向中国倾销大豆等商品,中国丰富廉价的劳动力也大大节省了美国制造业的成本,让美国获益不少。
所以克林顿也别整的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像是施舍中国一样,说白了,这只是一笔交易,没必要谈付出,谈感情。
结语比尔·克林顿的这两项“后悔”背后,映射的是美国对世界秩序操控欲望的失败,是西方在后冷战时代“过度自信”的反噬。
历史没有如果,但有教训。
乌克兰弃核的代价,是主权和生命;中国入世的代价,则是美国霸权的边界被迫后退。

而真正值得反思的,是未来的决策者是否能吸取这场“胜利幻觉”的苦果,不再高估自己能改变世界的能力,也不再低估他国自主发展的潜力。
【参考资料】
1.环球时报-2023.04.05-《克林顿:我感到后悔》
2.观察者网-2023.04.05-《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我后悔1994年施压乌放弃核武,不然俄不会行动》
3.中国新闻网-2000.02.18-《克林顿说,美否决中国入世将会后悔二十年》
4.新浪财经-2024.12.14-《耶伦宣称:中国加入WTO后,我就变了……》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