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安顺的杨女士一家,心里压着一块石头,已经七年了。
2018年夏天,她29岁的弟弟杨胜学,在从浙江回贵州老家的路上,不见了。
那时候,他刚跟妹妹借了1000块钱当路费,说要回家乡贷款做点小生意。路上他还给爸妈打过电话,说坐的大巴车在江西坏了,正好那儿有个朋友,就打算玩几天再回去。
没想到,这个电话之后,人就联系不上了。电话先是没人接,后来干脆打不通。家里人心急,还怕他是手机欠费,特意给他充了话费,可还是一样。
弟弟就这么消失了。
一家人能想的办法都想了。在老家报警,在网上发寻人启事……但一点消息都没有。那几年,社会上总流传着有人被騙去“黑工厂”或者境外做电诈的新闻,他们忍不住往那方面想,父母甚至还去打听过被遣返的人员里有没有他。
这一找,就是七年。
转机出现在今年七月。杨女士又一次在网上发布寻人信息,这次被当地公安机关注意到了。警方建议他们采血入库,做DNA比对。
就是这个举动,让事情水落石出。
八月份,家里接到通知,说弟弟的DNA和江西赣州2018年一起交通事故里的一位遇难者比对上了。一家人赶紧去了江西,这才知道,弟弟在当年失联后不久,就在赣州的一段国道上出了车祸,当场就走了。
因为事故后面目受损,身上又没找到身份证和手机,警方一直没能确定他的身份,只能以“无名氏”处理。这也是为什么家人苦苦寻找,却始终没有音信。
杨女士的弟弟回忆,哥哥失踪时,自己才16岁,还在读初三。“他对我很好,回来总会给我带新衣服,陪我玩。”这些记忆,他一直都记得。
如今,家里终于知道了弟弟的下落。尽管这个答案让人心痛,但至少,悬了七年的心,终于能放下了。他们计划在十月底为弟弟办一个追悼会,接他回家。
一场意外的真相,在七年后,通过一滴血的鉴定,终于被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