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一直对孩子用物质奖励, 现在感觉好像有点不太对, 还来得及吗?

一个家庭的教育,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所以,很多家长开始狠抓娃娃的个人素质,比如不要有太重的金钱观念,更加注重个人修养的

一个家庭的教育,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所以,很多家长开始狠抓娃娃的个人素质,比如不要有太重的金钱观念,更加注重个人修养的培养。然而,有时候却是事与愿违。

小孩子偷点懒不想起床,把玩具丢的到处都是,吃饭还挑食,家长能想到的首先就是物质奖励。如果宝宝能把饭给吃完,明天就给你买玩具,如果宝宝早点起床,下午就给你买好吃的.......

持续到小学的时候,孩子不想写作业,就说你要是能考到多少分,作业能几点完成,考试进步多少带她去哪里玩……

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这种奖励机制的弊端逐渐出现。孩子学会和我们讨价还价,有些奖励她认为没有吸引力,就不去做,有些本来就是她应该做的,现在都没有奖励就不去做。

有家长抱怨:初心是帮她养成良好的习惯,可是现在的这个结果,我们当初的设想背道而驰……

原因一:物质刺激短期可行,长期后患无穷

给孩子买东西,我就学习,可是后期买的东西成本越来越高,孩子就不要学习了---

你要是下次不给我买个XXX球鞋,我就不好好考试。

给钱让孩子做家务,可是有一天孩子的存钱罐里装的差不多了---

我才不要扫地,我又不差钱。

给钱我就听话,时间长了,也不是太好哄的了---

每次都给这么少,我干嘛要听话。

原因二:物质刺激更不应该放在学习上

学习是为了谁,当然是为了自己。但学习,是需要持之以恒的,家长给予的物质奖励,都是阶段性的,这样把物质当作学习的诱饵,孩子不会对学习抱有真诚学习的心态。一心讨好爸妈,为了外界的奖励,让孩子患得患失,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原因三:对孩子最好的奖励,帮助孩子找到“内在动力”

孩子考的高分,领先前茅,得到老师的夸奖,孩子获得成就感,这就是奖励。

孩子帮忙做家务,能够从中感悟家长的辛苦,替父母分担,这才是最大的奖励。

最好的奖励方式,应该是爸爸妈妈的鼓励和赞美。

你读了这么多书,你是班里知识最多的孩子;你能独立扫完地,这份独立让妈妈觉得骄傲;你能坚持跑完长跑,爸爸妈妈都做不到,这就叫坚持的胜利......

举个例子,奖励幼儿园小朋友的方式。

一起玩过家家,

送漫画故事书,

和爸爸妈妈去一个好玩的地方,

一起去看喜欢的电影,

养一只喜欢的小动物,

......都是不错的方法。

趁着小朋友还小,性格还没完全形成,一定要尽早改掉经常物质刺激教育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