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AI计算开放架构” 完成关键落子:中科天机引领全球气象数据开放

【导读】从追赶到定义规则,全球气象进入中国时刻2025年秋,一场气象数据开放浪潮席卷全球。这一次,中国企业站在了引领者的

【导读】从追赶到定义规则,全球气象进入中国时刻

2025年秋,一场气象数据开放浪潮席卷全球。这一次,中国企业站在了引领者的位置。

10月1日,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宣布向全球用户开放实时数据目录。公众可以获取ECMWF每日4个预报时次,每次覆盖未来1-15天的全球范围,最高分辨率可能至0.1°格点预报数据。

而早在9月23日,中科曙光旗下中科天机气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天机”)就启动了“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面向世界用户开放全球12公里及中国区域3公里分辨率、15天逐小时输出的160余项气象要素模式数据。

这场看似巧合的“隔空联动”,标志着全球气象数据正式迈入“共享+高精度”的新纪元。对比双方的数据,中科天机在关键指标上展现出显著优势:其在数据分辨率、数据更新频率、获取成本和可视化等方面均超越了ECMWF数据。这表明,中国企业不再只是追随者,而是通过更高规格的数据共享,为全球产业赋能,并以先发者姿态成为全球气象治理的重要力量。

开放气象数据的价值:从行业赋能到参与全球创新

高质量气象数据是驱动新能源、低空经济、农业、水利及航空等关键领域数智化转型的核心要素。然而长期以来,气象数据“获取难、成本高”严重制约了相关行业的创新。

数据的开放,首先体现在对前沿产业的精准赋能上。在低空经济领域,依托3公里以下垂直加密分层的精准气象数据,可有效模拟低空风场、温度变化与突发降水,为飞行器航线规划与作业调度提供决策支持,显著提升运营效率与安全性。在航空领域,基于高时效气象数据构建的AI预报模型,能够实时研判恶劣天气,优化航线与备降方案,大幅降低航班延误损失。

更深层次的价值,则在于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与科技竞争中的生态位。中科天机的先行布局,不仅是中国企业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一次主动的战略布局。通过构建全球认可的数据体系,从而在重大全球气候创新中,赢得不可或缺的议题设置能力与影响力。

中科天机可视化界面

而在这场席卷全球的气象数据共享浪潮中,中科天机之所以能成为引领者,其优势源于中科曙光与AI产业链伙伴提出的“AI计算开放架构”顶层设计,以及“数据与智能算力”深度融合所构筑的护城河。

技术基石:AI计算开放架构的顶层赋能

中科天机的数据共享是“AI计算开放架构”这一系统性战略的关键落子。该架构通过开放部件、系统、基础设施、软件及数据集五个层面的关键技术,旨在打破产业链壁垒,减少重复研发,为行业构建一个类似“安卓模式”的普惠底座。

在此框架下,“高分辨率气象数据共享计划”成为开放数据集的首个标杆实践。这标志着中国的科技领军企业,正从技术提供者,升级为产业生态的奠基者和规则制定者。

在AI计算开放架构的赋能下,中科天机将“超级动力SD3”核心算法与中科曙光AI超集群的“超级算力”紧密结合,成功攻克了气象数据领域高分辨率模拟的“灰区”与时效性两大世界级难题。

在同等计算资源下,其系统效率与准确率已与海外主流系统不相伯仲,为提供更高规格的数据集奠定了坚实基础。

生态聚合:从数据共享到产业共荣

开放数据的终极目标,在于激活千行百业的创新潜能。中科天机在计划发布后,迅速携手怀柔科学城、厦门航空、中科院大气物理所,签署“航空气象重点项目”协议。这标志着高质量气象数据已走向产业实践,开启赋能千行百业的新征程。

接下来,中科天机将进一步共享“中国区域公里级数据”、“全球次季节12公里数据”、“中国区域2.5公里低空三维数据”等融合数据,以数据为纽带,加速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协同创新。

结语

全球气象数据正迈向开放共享的新时代。中科天机的率先破局,标志着中国企业以更高规格的数据开放,为全球数字气候树立中国榜样。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