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金条太多,把火炕给压塌了!杨成武愤怒枪毙了七路军司令,延安方面有些难以置信:确定没杀错吧?
七路军司令名为孟阁臣,早年间在汤恩伯的第14军担任连长一职,于1933年随军进入华北南口地区。日军入侵南口地区时,第14军不敌日军,遭遇重创。第14军的凝聚力明显不足,兵败后官兵们四散而逃,无力再战,孟阁臣带着十余人窜入深山中求生。

期间,孟阁臣遭遇土著伏击,损失惨重,跟着他逃命的十余人大部分被土著给杀了,只有两个残兵跟着他逃走。
孟阁臣等人虽然保住了命,但连日来不停的逃跑,早已经饥饿难耐,再不进食就要被活活饿死。面对如此窘境,孟阁臣把心一横,带着两个残兵闯进了附近的一个小村子。企图利用手中短枪,从村民手里抢些食物果腹,至于能不能活着走出村子,那就另当别论,濒死边缘顾不上这么多了。
该村名叫小坎下村,当地有一个地主叫卢连甫,在该村颇有威望。孟阁臣等人闯入小坎下村后,威胁村民杀鸡宰鹅,好酒好菜招待时,有村民偷偷去给卢连甫报信儿,希望卢连甫出面解决孟阁臣等人。
孟阁臣等三人手中虽然有短枪,但在那个战乱的年代,威慑力显然不太足。当时的地主有武装,手里不缺枪和弹药,虽然实力不如大规模的土匪或者正规部队,但对付三个手持短枪的溃兵还是不成问题。
而且,当时的村民虽然惧怕持枪的溃兵,但也不至于吓得不敢反抗。这么多年的战乱,他们见过形形色色的武装,也能分得清溃兵和官爷的区别。正因为如此,孟阁臣等人才不敢轻易进村,若不是马上要饿死了,也不至于持枪硬闯小坎下村冒险。
按理来讲,卢连甫接到村民报信儿以后,应该带人去收拾掉孟阁臣等人才对。毕竟卢连甫手底下有人有枪,对村里的情况熟悉,村民会站在卢连甫的一边。而孟阁臣等人虽然是军人,但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趁他们酒足饭饱放松警惕时突然袭击,擒住孟阁臣等人应该不成问题。

但卢连甫却偏偏没这么做,反而亲自带人去见了孟阁臣,不仅没有难为孟阁臣等人,还专门叫人给他们请到了自己的住处,好酒好菜的招待他们。不仅如此,等孟阁臣吃饱喝好以后,卢连甫还叫人送来了大烟给孟阁臣享用,让孟阁臣都不自觉的端起架子来,仿佛他不是要饿死的溃兵,而是手底下有百余人枪的连长大人。
卢连甫为何如此善待孟阁臣?并非是卢连甫惧怕孟阁臣,而是有求于孟阁臣。大致总结下来,卢连甫这么做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卢连甫虽然在当地有一定的势力和威望,手里也积累了不少的粮食和财富。但卢连甫当时的处境却不怎么好,因为当时易县一带新起来一股土匪势力,为首的叫赵玉昆。这个赵玉昆是土匪出身,拉起来的这股武装力量实力不容小觑,四处横征暴敛之下,波及到了小坎下村。
卢连甫虽然当时只是一个地主,但他以前却见过大风大浪,曾在省政府担任要职,对赵玉昆这种土匪出身的人很瞧不起。但赵玉昆此时势大,卢连甫不得不低头,这让卢连甫深感憋屈,一直盘算着想自己拉起一支队伍抗衡赵玉昆。
但卢连甫虽然见过世面,却对军事一窍不通,便想着寻找一个懂军事的人,帮助他拉起一支武装来对付赵玉昆。恰好在此时,孟阁臣误打误撞来到小坎下村,卢连甫便产生了拉拢孟阁臣的心思。
第二,孟阁臣当时虽然比较狼狈,但身上穿的那身皮却还在。卢连甫认出了孟阁臣身上的军装,知道这是只有蒋介石嫡系部队才能穿的军装,自然对孟阁臣就高看一眼,认为他是一个懂军事指挥,有实战经验的人。
卢连甫虽然有钱有粮,可以短时间内拉起一支队伍,但队伍的规模肯定有限,若能找一个真懂带兵打仗的人,才有机会发展壮大起来,否则就算拉起一支武装,也挡不住赵玉昆的打压,最后难免要落个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基于这两点考虑,卢连甫才对孟阁臣如此客气,甚至不惜将自家的一处宅子给孟阁臣住,给他当司令部。孟阁臣自然是来者不拒,对卢连甫送来的金银和三位姨太太全部笑纳,并立刻着手组建了一支武装。
孟阁臣这个人毕竟当过正规军的连长,具有一定的军事能力,一边招兵买马,一边搜罗残兵旧部,很快就拉起了一支队伍,并迅速发展壮大。短短4年时间,孟阁臣匪部的实力超过了赵玉昆,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武装势力。
一直以来,孟阁臣打着抗日的旗号,实际上干的是鱼肉百姓的丑事,积累了大量的财富。
1938年初,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已经稳固,孟阁臣申请加入晋察冀军区,顺利拿到番号。本以为孟阁臣改过自新,参与抗日,却没想到这只是孟阁臣的缓兵之计,表面上披上抗日的外衣,暗地里却干着土匪的勾当。
最让人气愤的是,孟阁臣竟然暗中与日军勾结,日军打过来的时候他就撤兵,日军离开后他就回去占回自己的地盘,继续盘剥百姓,两者之间形成了“默契”。孟阁臣搜刮民脂民膏以后,为了讨好日本人暗中送钱给日军,被我军侦察员发现,上报了杨成武。
杨成武计划以开会为由诱捕孟阁臣,但聂荣臻认为孟阁臣很狡猾,此举未必能成,反而有可能打草惊蛇,不如直接派兵缴械。
彼时,孟阁臣担任七路军司令,赵玉昆担任十路军司令,两者之间虽然有争斗,却互相之间并不搏命。由于地处偏远,不便我军管理,名义上被收编,实际上处于半独立状态。他们为非作歹,打着却是抗日的名号,对我军的影响十分恶劣,已经到了不除掉不行的程度。

对此,杨成武还是很失望的,因为此前杨成武为了改造七路军费了不少心思,结果孟阁臣阳奉阴违,终于还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如今,孟阁臣罪恶多端,百姓怨声载道,聂荣臻下定了剿匪决心,杨成武率部出击。
孟阁臣虽然有些本事,但他面对的是杨成武,两者之间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仅仅两个小时的战斗,杨成武就打败了孟阁臣匪部,直接将孟阁臣堵在了一处四合大院内。杨成武进了大院才发现,八路军生活艰难,这七路军可是富得流油,院中不仅风景优美,丫鬟更是前呼后拥,甚至还设有一个鱼塘,专门养鱼供孟阁臣享用,实在是奢靡。
由于当时到了吃午饭的时间,战士们这顿饭就地解决,直接在孟阁臣的大院仓库里取了食材。等到开饭的时候,战士们这才发现这顿饭不得了,不仅海参、火腿等肉类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不少新鲜水果,就连香蕉都吃上了,当时恰逢元旦,也算是过了一个好年。
就在战士们用餐时,突然院子的一个房间内传来一声巨响,众人意识到不妙,立刻冲了过去。杨成武到了现场以后,有战士向杨成武报告,由于翻找金银珠宝的战士不断往炕上堆积,在金条和银锭的重压之下,竟然把炕给压塌了。

这一幕发生在贫苦的战争年代,实在令人难以置信,杨成武对孟阁臣的愤怒也达到了顶峰,这些金银意味着孟阁臣这几年对百姓搜刮的程度令人发指。最终,孟阁臣被送去审判,被判处枪决。
孟阁臣被执行枪决以后,当地百姓无不拍手称快。孟阁臣麾下的七千士兵,大部分被遣散,其中三千士兵自愿加入八路军抗日。对此,延安有人质疑此时杀掉孟阁臣的正确性。
一来,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重要时期,孟阁臣暗地里的勾当虽然可恨,但他毕竟打着抗日旗号;二来,当时正值国共合作的关键时期,此时枪决孟阁臣,担心会对国共合作造成影响,或者给国民党留下口实。
当地百姓对枪毙孟阁臣后的积极反应,就已经回应了这种质疑,证明枪决掉这个压榨百姓的孟阁臣没有错。而且,孟阁臣暗中与日军勾结,这是典型的汉奸行为,通敌更是死罪,没人敢在这个时候将孟阁臣拉进自己的阵营,国民党军避之不及,自然不敢拿孟阁臣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