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有风焉】当沟通变成鸡同鸭讲,我选择先修理自己

作为一名已婚12年、有两个孩子的妈,我最近发现自己活在一部荒诞喜剧里。“妈,我的蓝色水壶呢?”“在洗碗机里。”“我不要那

作为一名已婚12年、有两个孩子的妈,我最近发现自己活在一部荒诞喜剧里。

“妈,我的蓝色水壶呢?”

“在洗碗机里。”

“我不要那个!我要恐龙形状的!”

“恐龙形状的昨天被妹妹坐扁了。”

“哇啊啊啊——”

这是每天早上我家厨房的固定戏码。七岁的儿子和五岁的女儿,总能因为各种我想破头也理解不了的理由展开世界大战。

而我的丈夫呢?

“老婆,我那条蓝领带放哪了?”

“送干洗了。”

“你怎么不告诉我?”

“我发了三次微信,还贴在冰箱上。”

“哦......那我的灰西装呢?”

“在卧室椅子上——已经放了一个星期了!”

至于我的婆婆,上周特地来“指导”我如何正确养育孩子:“小宝太瘦了,你就是给他吃太多青菜!”“大宝这么大了还跟你睡,这像什么话!”

那天下着雨,我站在超市门口,手里提着全家一周的食材,看着手机里丈夫发来的“今晚加班,晚点回”,突然就不想回家了。

沟通?在这个家里,我的话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没人真正接住过。

转折点

转机发生在一个普通的周三。女儿的老师打电话来说她在幼儿园打架了。我匆匆赶到学校,满脑子都是“我教育失败”的自责。

回家的路上,女儿小声说:“妈妈,小强说你每天都穿一样的衣服,像流浪汉。”

我愣住了,低头看看自己——确实,这件卫衣已经穿了三天,上面还有早餐的油渍。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一直在要求家人理解我,却连自己都丢掉了自己。

“罢工”的第一天

周五晚上,我召开了家庭会议:“从明天开始,我要‘罢工’一周。”

丈夫惊恐地看着我:“你要去哪?”

“我哪也不去,只是暂时停止为你们服务。”

儿子眨着眼睛:“像机器人没电了吗?”

“不,像电脑在更新系统。”

周六早上,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尖叫着叫大家起床。八点钟,我自己吃了早餐,坐在阳台看书。九点,全家饿醒了,厨房一片混乱。

“妈,麦片在哪?”

“自己找。”

“老婆,我的白衬衫熨了吗?”

“自己熨。”

看着丈夫笨拙地操作熨斗,把衬衫熨出三道褶子,我憋笑憋出内伤。

我的“内修”计划

这一周,我做了很多“自私”的事:

报名参加了线上绘画课,每天抽一小时画画;

把储物间改造成我的“迷你工作室”,心烦时就躲进去;

重新开始写日记,记录那些没说出口的话;

甚至一个人去看了场电影,吃了顿一个人的火锅。

神奇的是,当我不再唠叨,丈夫反而开始注意到家里的日常。第三天,他居然自己洗了袜子!虽然卫生间差点被淹,但进步可嘉。

婆婆又来视察,看见丈夫在晾衣服,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我儿子什么时候学会做家务了?”

我笑笑没说话,继续画我的水彩画。

喜剧高潮

“罢工”的最后一天,我宣布要全家一起做顿饭。

“小宝负责洗菜,大宝摆碗筷,爸爸切菜,我指挥。”

“妈,菠菜要洗几遍?”

“爸爸,你切的土豆丝像薯条!”

“宝贝,筷子摆反了!”

厨房里兵荒马乱,西红柿炒蛋咸得发苦,青菜有点黑,但每个人都吃得很香。

女儿突然说:“妈妈,你这周笑了好多。”

儿子补充:“而且没吼我们。”

丈夫挠挠头:“其实你安静下来的时候,家里反而更......有序了?”

更好的我,更好的我们

现在,我家依然每天上演鸡飞狗跳的戏码。但不一样的是,我学会了在沟通不畅时,先退一步,照顾好自己。

昨天,丈夫神秘兮兮地说要给我惊喜。他带着两个孩子,端出烤焦的饼干,唱跑调的生日歌——原来他们记得我的生日!

“妈妈,”儿子贴心地递上一张卡片,“你更新系统后,运行速度更快了!”

我在笑声中恍然大悟:当你停止向外索取理解,开始向内修建自己的花园,那些曾经听不懂你语言的人,反而会被你的绽放吸引。

现在的我依然会唠叨,但少了怨气;依然会忙碌,但不再迷失。我在妈妈、妻子、儿媳妇这些角色之外,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原来,最好的沟通,有时恰恰始于暂时的沉默;最温暖的理解,往往来自你先与自己和睦相处。

家里的“喜剧”每天都在更新剧本,但幸好,我终于从跑龙套的,升级成了导演兼女主角——偶尔,也把导演椅让给别人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