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三日,北京天空被染成血色。
圆明园——一座世界奇迹正被大火吞噬。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冲破北京城。
法军率先冲入圆明园,面对眼前的奇珍异宝,这些文明人,变成了疯狂的野兽。
英军指挥官额尔金站在园中,下达了命令——“烧!”


01万园之园的价值连城
圆明园不是一座普通的园林。
它始建于1709年,历经五代皇帝、150多年的不断扩建,终成一座占地5200多亩的超级皇家园林。
这里汇聚了中西建筑艺术的精华,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婉约,又有西洋建筑的华丽。
乾隆皇帝曾得意地对来访的英国使臣说:“天朝上国,无奇不有。”他确实没有夸张。
圆明园内收藏的珍宝数量惊人——从先秦的青铜礼器,到历朝历代的名人字画,再到各种奇珍异宝,应有尽有。
据统计,圆明园文物被掠夺的数量粗略约有150万件。
因为记录圆明园摆设的“陈设清册”已在战火中毁掉,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精确的数字。


02疯狂的掠夺与破坏
英法联军冲进圆明园后,立即开始了有组织的抢劫。
法军司令孟托邦函告法国外务大臣:“我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
英国司令格兰特:“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国人之物件”。
士兵们更是像疯了一样抢掠。
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就从园内窃得两座金佛塔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
此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
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蹋的东西更不计其数。
几间房子绸缎服装,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衣物几乎可遮没膝盖。
03烈焰中的悲剧
抢劫持续数日后,额尔金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
3500名英军手持火把,在园内四处纵火。
大火连续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及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
最为悲惨的是圆明园安佑宫中的近300名太监、宫女、工匠,他们被烈火所围困,无法逃生,全部葬身火海。
04流失的国之瑰宝
圆明园流失的珍宝中,最著名的要数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这些由意大利传教士郎世宁设计,清宫廷匠师制作的精美铜像,原是圆明园海晏堂前喷水池的一部分。
它们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座精巧的“水立钟”——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兽首就会喷水,正午时分则十二兽首同时喷水,场面壮观。
如今,这些兽首分散在世界各地。
截至2024年,牛首、猴首、虎首、猪首、马首、鼠首和兔首已经回归中国。
而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则至今下落不明。
除了兽首,圆明园还有无数珍宝流落海外。法国枫丹白露宫的中国馆收藏了3万多件圆明园文物。
挪威伯尔根实用艺术博物馆也收藏了大量圆明园石构件。
欧洲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图书馆里也收藏有圆明园文物。
巴黎国家图书馆保存着《圆明园四十景图》原画和西洋楼透视图铜版画。
05恶人的结局
额尔金在完成焚烧圆明园的暴行后,率英军带着掳掠的巨额财富“凯旋”归国,还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嘉奖。
随后,他被任命为印度总督。
然而,天道好还。
额尔金在印度任职期间,有一天他住在达兰萨拉镇的房间突然被雷电击中,燃起了大火。
这位以纵火为乐的侵略者,最终在熟睡中葬身火海。
大家都说,詹姆斯·额尔金是被雷电劈死的。
玩火者必自焚,他算是罪有应得。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及地区。
圆明园文物不过是其中一部分。
那些被劫掠的圆明园珍宝,如今散落在全球47个国家的200多家博物馆中,有的还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等待回家。
文明的伤疤终会结痂,但历史的记忆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