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当“ONE”成为共识:钉钉与用友,谁在定义中国SaaS的未来?

2025年8月25日,钉钉在其十周年发布会上,高调推出了以“钉钉ONE”为核心的AI原生产品矩阵,试图用Agent驱动的

2025年8月25日,钉钉在其十周年发布会上,高调推出了以“钉钉ONE”为核心的AI原生产品矩阵,试图用Agent驱动的工作信息流重构AI时代的工作方式。然而,这并非“ONE”概念今年在企业服务领域的首次亮相。

今年8月11日,企业服务巨头用友为其核心SaaS产品YonSuite提出了全新的品牌主张“One AI-World, One YonSuite”,通过“六个One”贯穿企业的全业务、全流程、全场景,为数智化转型提供一体化(All-in-One)SaaS平台。

两大头部厂商不约而同地将核心指向“ONE”,这绝非简单的战略“撞衫”,而是产业发展逻辑演进下的必然。

为何中国SaaS都在奔赴“ONE”

「智能进化论」认为,无论是“钉钉ONE”为代表的一站式工作协同,还是用友YonSuite代表的全场景一体化SaaS,ONE背后的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One Solution”底层逻辑:

过去,流程表单时代的SaaS,人需要学习适应软件复杂的界面、菜单和操作步骤。

AI时代,SaaS正在变得适应人的使用习惯,懂不同的人的角色和工作目标,变得像一个语音对话框那样简单。所以,ONE对抗的,正是过去多年来SaaS客户有苦说不出的碎片化、数据割裂的痛点。

过去十年,中国SaaS市场野蛮生长,企业在享受“小快轻准”的商业模式红利的同时,也深受其害:OA、CRM、HR、费控……无数个独立的SaaS应用构建起一个个“烟囱系统”,数据孤岛林立,员工在不同入口间疲于奔命,体验碎片化;企业无法获得统一的实时数据支持决策。

据报道,2024年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中,超过60%的企业因独立系统导致的数据堰塞湖而面临决策滞后。这些碎片化的痛点包括但不限于:

• 数据孤岛: 各系统数据标准不一,无法互联互通,企业无法形成全局业务洞察。

• 流程断点: 跨部门协作需要人工在不同系统间同步数据,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 高昂的集成与运维成本: 企业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去“粘合”这些碎片化的系统。

数据孤岛由来已久,那么为什么在当下这个时间节点,ONE的理念在中国SaaS产业界集中爆发呢?

近两年,AI大模型和Agent的浪潮呼啸而至,AI来到企业级场景落地这一深水区,SaaS碎片化的矛盾被推到了顶点。企业级AI应用高度依赖于高质量、一体化的业务数据,而高质量、一体化的业务数据数据正是AI Agent能够跨系统、跨流程的自主决策和智能分析的根基。

一个再聪明的AI Agent,如果面对的是一堆数据孤岛,也终将陷入“无米之炊”的窘境。它的能力将被限制在单一应用的边界内,无法发挥真正的企业级价值。因此,一个统一、高质量的数据底座,是AI Agent从“玩具”走向“价值”的前提。

比如一个好的智能客服Agent,应当能根据客户历史购买、服务记录和实时情绪,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但如果客服系统、用户会员系统、订单系统、售后工单系统相互独立,Agent就无法获取完整信息。如果客户反馈“上次维修后又坏了”,Agent却只能看到本次工单,既无法追溯历史,也不能主动协调相关部门优先处理,导致客户体验割裂。

所以,无论是钉钉还是用友,它们共同指向了SaaS产业发展至今的核心痛点。双方从各自最擅长的领域,对这一行业难题给出了自己的回答。

钉钉与用友:两种“ONE”的深度与广度

尽管都指向“一体化”,但钉钉和用友YonSuite对“ONE”的解读,却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路径,也揭示了两家企业在产业生态位上的不同定位。

钉钉ONE:协同“入口”的革命

“钉钉ONE”这一新品本质上是一场围绕“工作入口”的革命。

在传统工作模式中,信息分散在群聊、待办、文档、审批流程、会议等各个角落,我们需要主动在不同应用间切换、寻找和处理。钉钉ONE试图用Agent来颠覆这一模式,它将所有与工作相关的信息与任务,按优先级整理成信息流卡片,推送给用户,实现从“人找事”变为“事找人”。

“钉钉ONE”的定位非常清晰:打造协同办公的“总枢纽”和“智能调度中心”。它优化的是人与信息、人与任务的交互界面,是企业数字化的“前台”。其价值在于提升员工的个人生产力和团队协作效率,让工作体验更流畅。

然而,它触及的主要是办公协同场景,对于企业更深层次的业务运营——如生产计划、供应链管理、成本核算等,仍需通过更深层次的数据打通来实现。

用友One YonSuite:统一数智底座的AI地基

相比之下,用友YonSuite的“ONE”则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企业症结。过去,企业引入了财务、人力、CRM、供应链等大量SaaS“单品”,形成了无数数据孤岛。这些系统间的“拼接”成本高昂,流程断裂,严重阻碍了真正的数字化转型。

YonSuite的解法是一个平台、一个底座、一套系统,贯穿企业的全业务、全流程、全场景,体现了一体化(All-in-One)的核心理念。

同时,One YonSuite中的一体化全球运营、一体化产业链协同、一体化客户成功,也将统一数智底从国内延伸到全球市场、从企业内部扩展到全产业链、从单个企业扩大到行业最佳实践。

通过“流程+数据+AI”的闭环,从财务、人力到供应链、制造,YonSuite让企业所有业务都在一个原生一体的架构上运行,确保数据在产生之初就是统一、连贯和高质量的。这意味着:企业的所有业务活动,从一笔订单的生成,到生产、入库,再到最终的财务核算,都在一个平台上被记录和连接,数据天然就是打通的。

在YonSuite统一的数智底座上,AI不再是悬浮于表面的“功能”,而是深度嵌入业务流程的“引擎”。例如,YonSuite推出的“AI+支出管控飞轮”、“AI+供应链协同飞轮”等场景化方案,正是利用一体化数据,实现从预算、费控到支付,从需求预测到智能补货的端到端智能闭环。

用友网络高级副总裁徐洋曾强调:“AI时代对于成长型企业最好的方案就是统一数字底座。” 这句话点明了YonSuite的本质——它不是一个“连接器”,而是一个原生的“一体化平台”。数据从源头就在一个统一的元数据和业务规则下产生,天然避免了数据孤岛。这不仅是“前台”的整合,更是“后台”的统一,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级“操作系统”。

结语

回到最初的问题,钉钉与用友在“ONE”理念上的殊途同归,表面上是产品战略的“撞车”,深层次里却是对AI时代企业增长核心引擎——“入口”与“数据”的抢先布局。

钉钉以其庞大的用户基数,从协同办公这一高频场景切入,希望打造一个轻量、开放的“协同入口”;而YonSuite则选择了一条更艰难但更根本的道路,凭借用友在企业核心业务领域37年的深厚积累,致力于构建一个AI时代无缝的“数据底座”。

两种路径都满足了企业不同层面的需求。可以预见的是,随着AI应用的深化,对高质量、一体化数据的依赖将越来越强。一个仅仅统一了“入口”却无法掌控核心业务数据的平台,其智能化深度终将受限。而一个拥有统一“数据底座”的平台,则具备了向各类场景无限延伸的潜力。

无论如何,企业服务头部玩家对“ONE”的共识,会推动整个SaaS产业向着更一体化、更智能、更开放的平台化生态演进,它所引领的是一场从根基处发起的、更为深刻的SaaS革命。

END

本文为「智能进化论」原创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