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说起70万以上的超豪华轿车,基本就是BBA的“私人领地”。
奔驰S级稳重大气,是商务场合的标配;
宝马7系带着运动犀利,圈粉不少爱开的老板;
奥迪A8低调优雅,也有自己的固定受众。
德系豪华的这道防线,这么多年好像从没被真正突破过。
但今年9月,一款国产车型直接把格局打乱,还打得挺彻底。
根据ECC情报局的数据,9月尊界S800的销量飙到了1918辆。

保时捷Panamera当月卖了802辆,奔驰S级只卖了794辆,这两款常年霸榜的车型加起来,都没追上尊界S800的零头。
更关键的是,这是国产超豪华轿车第一次在70万以上价位拿到单月销量第一,还创下了这个细分市场的国产销量新高。
以前是BBA说了算,现在国产车型也能站到最前面。
尊界S800能卖爆,不是靠噱头,而是把高净值人群的心思摸得透透的。
最开始这款车预售价喊到了150万,不少人觉得“国产敢卖这么贵?”,结果正式上市时,定价直接落到了70.8万到101.8万区间,相当于打了个对折。
这种“看似能捡漏”的定价,刚好戳中了不少老板的消费心理。
他们既不想花上百万为迈巴赫、Panamera的品牌溢价买单,又觉得理想L9、蔚来ET9这些高端新能源“不够撑场面”,尊界S800卡在中间,刚好接住了这群人。
从车主画像能更清楚看到这种精准:近八成车主是40到50岁的男性,不少人之前开的是BBA甚至劳斯莱斯,基本都是增购或换购。
他们选车时也特别统一,四成都会挑四座星辉行政版,显然更看重后排的商务体验。

这个价位的车,很多时候是用来接待客户、谈生意的,后排舒服与否才是关键。
地域上也有意思,深圳以180辆的销量排第一,广州、上海紧随其后,南方市场成了主力。
这也不意外,这些城市的高净值人群对新品牌接受度高,也更愿意为“新技术”买单,在他们眼里,开尊界S800不只是开一辆车,还是一种“跟上新趋势”的身份象征。
更聪明的是,尊界S800没走传统超豪车“堆料+品牌”的老路,而是靠产品覆盖了更多场景。
它同时推出了纯电和增程两个版本,而且同配置同价,这在以前的超豪市场里几乎没见过。
纯电版百公里加速能到3.2秒,性能能和保时捷掰手腕,还能解决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用户的牌照焦虑;
增程版则刚好针对二三线城市用户,油电结合的模式,跑长途不用慌续航。
这种“全场景覆盖”的思路,让它的受众比BBA广多了。

以前超豪车更像“城市面子车”,很少有人开去跑长途,但尊界S800既能撑商务场面,也能满足家庭长途出行,实用性拉满了。
科技配置上也没落下,智能座舱、隐私光幕、交互系统这些配置,成了不少用户的“必选项”。
数据显示,70%-80%的用户会主动选装智能系统和后排隐私配置,这能看出来现在买超豪的人,需求早变了。
不再是“车标越亮越有面子”,而是“坐进去舒不舒服、用起来顺不顺手”。
设计上也没跟风传统豪华品牌,而是走了东方审美路线,车身线条简洁,内饰配色沉稳,材质质感也细腻,没有一堆花里胡哨的设计,反而显得更高级。
这种“不炫技、重分寸”的风格,刚好和现在理性的高净值人群审美对上了。
这边尊界S800卖得火热,那边BBA的日子就不好过了。
9月奔驰S级销量跌破800辆,宝马7系、奥迪A8也没好到哪儿去,以前那种“躺着卖”的黄金时代,明显要过去了。
BBA最大的问题就是电动化跟不上。
现在的高净值用户也不傻,不再只为“BBA”的品牌信仰买单,而是更看重体验、科技,甚至是“是不是跟上了新趋势”。
就像奔驰S级,现在就算降价,也没多少人买,反而陷入了“越降越没人要”的怪圈。

反观国产新势力,除了尊界S800,比亚迪仰望U79月也卖了463辆,跻身超豪销量榜第六,蔚来ET9也在慢慢爬坡。
其实想想,花100万买车的人,买的从来不止是一辆车,而是一种“归属感”。
以前是“开BBA,说明我跟上了主流豪华”,现在是“开尊界、仰望,说明我跟上了新趋势”。
尊界S800的胜利,本质上是国产汽车把“豪华”的定义拉回了“价值本身”。
不再是洋品牌说了算,而是谁能满足用户需求、谁有真技术,谁就能站到顶端。
接下来的超豪市场,肯定不会再是BBA一家独大了。
国产车型靠技术、靠对用户的理解,已经撕开了一道口子,以后会有更多国产超豪车型进来,和BBA、保时捷这些传统品牌较量。
对消费者来说,这其实是好事。
不用再为品牌溢价多花钱,还能买到更符合需求、技术更先进的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