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成渝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活动在金山学校栖霞路校区成功举行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10月28日,以“植此青绿,科艺共生”为主题的成渝

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战略部署,10月28日,以“植此青绿,科艺共生”为主题的成渝青少年科技教育交流活动在重庆两江新区金山学校栖霞路校区成功举办。来自成都市的40位科学教育骨干与金山学校师生齐聚一堂,以植物叶片为媒介,搭建跨学科教学研讨平台,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数字雕刻叶脉模板、植物色素画作、传统叶拓染工艺品等学生作品引人注目,这些作品将生物科学原理与现代工艺、传统文化深度结合,既展现了扎实的科学素养,更彰显了出色的艺术表现力,成为金山学校“至善教育”理念与“科艺共生培育思维”育人模式的生动注脚。

活动伊始,金山学校副校长韩笑在致辞中表示:“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国家重大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教育工作者更应主动担当作为。我们以‘叶’为起点,探索科学教育与艺术素养的深度融合,正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创新人才的具体实践。”她指出,金山学校始终秉持“至善教育”理念,通过打造沉浸式跨学科实践空间,系统推进科技教育融合发展。她强调,学校将持续深化跨学科课程建设,与成都教育同仁携手共建科技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

韩笑 金山学校副校长

教学展示环节中,跨学科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得到充分彰显。王斌老师执教的《植物的叶》科学实践课,以“叶片形态与功能适应性”为核心,引导学生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法去除叶肉组织,在显微镜下观察叶脉网络结构,探究其输导功能与力学支撑原理。“叶脉不仅是植物的‘生命通道’,更是自然进化的智慧结晶。”王斌的讲解传递出清晰的跨学科目标,让学生在理解生物学功能的同时感悟结构美学。成都温江区教师代表魏琴评价:“这堂课将科学探究与工艺制作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构建跨学科知识体系,展现了科学教育的深度与广度。”

徐莉老师以《自然笔记:打开跨学科学习生态之窗》为题,系统介绍了金山学校特色课程设计理念。该课程构建了从科学观察到艺术创作、从数据分析到文学表达的完整学习链条,将植物叶片研究转化为多维度学习载体,展现了跨学科课程的系统性与趣味性。

在实践研讨环节,成渝两地教师围绕叶脉书签制作工艺优化展开深度交流,通过对比不同树种叶脉结构、探讨腐蚀工艺参数、创新染色技术等真实问题导向的教研方式,碰撞出思维火花。“这种沉浸式研讨让我们对跨学科教学有了更深理解。” 成都市科学教师朱雪莲表示,将把金山学校的创新做法带回成都,推动两地教育资源共享。

本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区域性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与交流,更是成渝两地积极构建科教创新共同体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育、资源共享,两地教育工作者在深度交流中凝聚智慧,在紧密合作中汇聚力量,共同探索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新模式。未来,成渝两地教育工作者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科技教育为战略支点,深化跨学科融合创新。随着科艺融合的种子在双城沃土生根发芽,两地将进一步完善协同发展机制,为培养面向未来的创新人才贡献智慧与方案,以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回应时代对教育提出的新命题、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