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道临生在1921年12月18日的北京,家里条件不错,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祖籍浙江嘉善。
从小他就对哲学感兴趣,1938年考进燕京大学哲学系,本来打算好好念书,可那时候抗日烽火到处是,他没法安心坐教室。
1943年到1944年,他开始接触话剧,加入中国旅行剧团、国华剧社和南北剧社,演过《雷雨》和《日出》这些经典剧目。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孙道临转到上海电影制片厂工作,这对他来说是个大转折。从话剧到电影,他适应得很快。
1954年,他主演了《渡江侦察记》,演一个侦察兵,动作利落,眼神坚定,那部片子一出来,就让很多人记住他了。
接着195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上映,他饰演李侠,一个地下电台工作者。那角色需要传达那种隐忍的英雄气质,孙道临把电波传递的紧迫感演得淋漓尽致,成了那个年代的标志性形象。

同一时期,他还配音了《王子复仇记》里的哈姆雷特,声音里带着哲学系的深度,让人觉得这个演员不光会演,还懂点人生大道理。
孙道临的演艺路走得稳扎稳打,他不爱炒作,就埋头拍片。
1959年的《万紫千红总是春》,他演萧涧秋,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时代变迁的迷茫演得特别真实。1963年的《早春二月》,他又演萧涧秋,这次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片子拿了多项奖,他也因此更出名了。

1961年的《革命家庭》,他演江梅清,一个老革命,台词不多,但每句都掷地有声。
这些作品让他在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站稳脚跟,那时候电影资源有限,能接这么多好本子,靠的就是实力。
不过,孙道临的个人生活一直挺低调的。

他成名早,三十多岁了还没结婚,朋友圈里都替他着急。
1958年春天,朋友介绍他认识了王文娟,她是越剧演员,比他小五岁,在上海越剧团唱《红楼梦》,林黛玉那角色让她小有名气。
王文娟出身戏班,从小练功,唱腔细腻,台风稳,两人一聊艺术,就有共同语言。

他们的恋爱来得自然,但那年代条件复杂,孙道临的工作单位对他的个人事管得严,交往拖了四年。
到1962年7月,他们才正式结婚,那年孙道临四十一岁,王文娟三十六岁。结婚手续在上海民政局办的,简单低调,没大办宴席,就请了几个亲友。
婚后两年,他们的女儿孙庆原出生了。那时候中国刚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孙道临夫妇觉得这名字有纪念意义,就叫庆原。

小孙庆原从小在上海长大,父母工作忙,她多跟外婆和奶奶一起,童年过得安静。孙道临对女儿宠,但不溺爱,教她看书念诗,自己也爱写点散文诗歌,后来出了本《走进阳光》。
家庭稳定下来,孙道临的创作热情更高了。
他不满足于只演戏,1979年第一次试水导演,拍了《小巷风雨》,那片子讲普通人生活,他亲力亲为,从选角到剪辑都抓得紧。虽然反响一般,但他尝到甜头。

八十年代,孙道临的导演之路越走越宽。
1984年,他自编自导自演《雷雨》,把曹禺的经典搬上银幕,自己演周朴园,那角色复杂,他用经验把人物的矛盾层层剥开。片子一出,观众直呼过瘾。1986年,《非常大总统》上映,他又主演孙中山,历史感强,台词节奏掌握得准。
1992年,执导《继母》,根据肖复兴小说改编,讲后妈和孩子的故事,他选演员时特别注重真实感,片子票房不错,也让他在导演圈站住脚。

进入九十年代,孙道临的作品节奏慢下来,但他没闲着。1996年,他导了《孟丽君》,一个都市故事,带点时代气息。
2000年,和姚寿康合作导《詹天佑》,那年他七十九岁,片子讲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修京张铁路的历程,他把历史细节查得细致,特效虽简单,但精神传达到位。这部片子拿了第七届中国电影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还得了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颁奖时,他拄着拐杖上台,观众掌声雷动。

孙道临的配音工作也值得一提。他声音好,朗诵唐诗宋词时,抑扬顿挫特别带劲。
八十年代,他配过不少译制片,像《获克杜尔平》、《猩猩征服世界》这些外国片,他给主角配音,口音纯正,感情饱满。那时候中国电影市场小,配音是重要一环,他帮了不少片子提升质量。
1990年,他还朗诵过《阿Q正传》的旁白,鲁迅的讽刺通过他的声音更尖锐了。这些工作让他从演员扩展到多面手,影响了一代人。

晚年孙道临的身体开始走下坡路。2005年起,他得带状疱疹,疼得厉害,还伴随记忆衰退。八十多岁的人,记忆模糊正常,但他自己最难受。那些年,他住上海华东医院,医生定期检查,护士换药,但他越来越认不出老朋友。
曹可凡是他的老熟人,那时候做节目,想采访他留点影像。孙道临同意了,穿上西装,坐下来聊。
可聊着聊着,他突然卡壳,忘了前面的内容,情绪一下子崩了,拉着曹可凡的手,说自己什么都不记得了,你们认识的那个孙道临没了。

孙道临的病拖了两年多,2007年2月,他还抱病去嘉善出席孙道临电影艺术馆开馆仪式,那是他老家,意义重大。
可惜没多久,12月28日上午8点58分,他在北京时间突发心脏病,在上海华东医院走了,享年八十六岁。
医院说身边没亲属,女儿孙庆原后来赶来,王文娟守着遗体,哭得眼睛都肿了。

葬礼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办的,圈里很多人来送行,像谢芳、于蓝这些老同事,都来了。孙道临的离去,让人想起他那些经典角色,《永不消逝的电波》里的李侠,仿佛还在电波中传递信号。
参考资料
上影厂悄然离世的32位老演员,最小45岁最大88岁,多位凄凉离世 搜狐娱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