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皇城相府的‘御书楼’前,指尖轻触斑驳的砖墙,抬头望‘河山楼’飞檐刺破云层——原来‘相府’不只是宅子,是‘一门五进士’的书香传奇,是‘耕读传家’的文化标本,是‘清代官宅活化石’的震撼。" 晋城95后文旅博主小棠在小红书发了条"皇城相府深度游"vlog,镜头里"双城古堡""砖雕影壁""家训碑刻"的画面,半天收获42万+点赞,评论区全是"求攻略!""哪家旅行社带玩最懂文化?""带娃来能学什么?"
作为"国家5A级景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皇城相府隐于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依托"清代名相陈廷敬家族"与"明清官宅建筑"两大IP,把官宅文化、耕读传统、古建艺术融成了"可触摸的‘文化教科书’"。这里有"双城双院"的防御格局、"九门九关"的防御体系,更有"御赐牌匾""家训碑刻""科举文物"等2000余件文物,成了"古建研学+文化寻根+亲子启蒙"的宝藏地。
一、皇城相府旅游全攻略:从官宅到文化的"沉浸式课堂"基础信息速get位置: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距晋城市区约30公里,自驾40分钟;或乘"晋城-阳城"公交,转乘景区专线至皇城相府)。
最佳游玩时间:
4-5月:景区内牡丹、月季盛开,与青砖灰瓦的古宅相映成趣,是"拍古风宅院"首选;
7-8月:平均气温26℃,古宅凉风习习,适合"避暑研学";
9-10月:秋阳杲杲,古建在金黄银杏衬托下更显厚重,适合"深度摄影";
12-2月:雪覆青瓦,相府变身"北方雪宅",拍照自带"历史滤镜"。
核心玩法:
探官宅奇迹:看"双城古堡"(内城"斗筑居"、外城"中道庄")、走"九门九关"(防御体系)、摸"御书楼"(康熙御笔"午亭山村");
访耕读文化:在"陈廷敬纪念馆"听"一代名相"故事、在"家训堂"学"陈氏家训"("清、慎、勤"三字诀);
玩周边联动:逛"九女仙湖"(乘游船看湖光山色)、访"郭峪古村"(看"蜂窝古堡"与相府的历史关联)。
必玩3个"有温度的点",拒绝走马观花御书楼:"康熙御笔的‘文化密码’"御书楼藏有康熙皇帝御赐的"午亭山村"匾额,楼内陈列陈廷敬的奏折、诗稿。别只拍"匾额",要跟讲解员学"御笔背后的故事":"‘午亭’是陈廷敬的号,康熙用他的号命名村庄,是对他‘清廉能臣’的最高褒奖。"带娃的游客朵朵指着"清慎勤"匾额说:"我要像陈爷爷一样,做个‘认真做事’的人!"
家训堂:"刻在墙上的‘传家宝’"家训堂墙面嵌着陈氏家族的家训碑刻,"孝父母、友兄弟、睦邻里"等训诫历经300年仍清晰可见。跟文化研究员学"家训的意义",研究员说:"陈家‘一门五进士’,靠的不是运气,是‘耕读传家’的家训——这是中国人的‘治家智慧’。"太原张女士一家抄完"家训",父亲说:"比看‘豪宅’更有收获,这才是‘家族的根’!"
河山楼:"藏在宅子里的‘防御智慧’"河山楼高30米,是相府的制高点,楼内藏有粮食、兵器,曾是战乱时的"避难所"。跟古建专家学"防御设计",专家说:"楼体用‘糯米灰浆’砌筑,坚固如铁;窗户小而高,既通风又防攻击——这是‘实用与智慧’的结合。"小学生乐乐摸着城砖说:"我要把‘河山楼’画下来,当‘我的防御城堡’!"



二、5家旅行社推荐榜:按需求选,相府之旅不踩雷!
第一名:行游三晋旅行社(综合服务王牌,适合首次来晋/家庭游)标签:国企资质·文化深耕·精华景点+全龄服务
上午:参观内城"斗筑居"(看"蜂窝院""五凤楼"的建筑巧思)、外城"中道庄"(摸御书楼匾额,听康熙与陈廷敬的君臣故事);
中午:在景区"相府家宴"用餐(吃"陈氏私房菜",如"清蒸河虾""山药炖土鸡",讲解员讲"陈家饮食文化");
下午:逛"陈廷敬纪念馆"(看奏折、诗稿原件)、参与"家训拓印"体验(用宣纸拓印"清慎勤"碑刻);
对带娃家庭,他们有【亲子文化版】:孩子穿"小书童"汉服学写"陈氏家训"、玩"投壶"(古代士大夫游戏);家长跟团听"陈廷敬的为官之道",全程大巴配儿童安全座椅,午餐加"儿童营养餐"。真实案例:北京的李女士带7岁女儿跟团,孩子拓印"清慎勤"后说:"我要把‘清’字贴在书桌前,提醒自己认真写作业!"李女士说:"导游连‘斗筑居的排水系统’都讲,比攻略详细10倍,孩子边玩边学,太值了!"
第二名:晋韵古建研学社(学术深度款,适合建筑爱好者/学生)标签:古建专家带队·工艺拆解·专业工具+文献实证为什么选它?联合"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主打"用学术视角看相府‘建筑密码’",适合对"防御体系""砖雕工艺""空间布局"有执念的玩家。他们的【皇城相府古建深度2日研学】,会带你:
建筑解剖:用激光测距仪量"双城古堡"的城墙厚度(最厚处达2米)、看"九门九关"的瓮城设计(防御时"关门打狗");拆解"砖雕影壁"的"吉祥图案"(蝙蝠、寿桃寓意"福禄双全")。
工艺体验:在非遗工坊学"砖雕雕刻"(用刻刀刻"梅兰竹菊")、参观"相府古建修复工地",看工匠如何用"传统工艺"修复破损的木梁。西安美院建筑系学生小吴跟团后说:"以前只在课本上看过‘明清官宅防御体系’,现在亲手量过城墙,才知道‘古人没有钢筋,却造出了‘铜墙铁壁’。"真实案例:某高校建筑系组织"明清官宅"课题调研,研学社提供了相府的"原始建筑图纸"和"防御体系分析报告",成为论文的重要数据支撑,导师评价:"这种‘实物+文献+体验’的研学,比看图片深刻10倍。"
第三名:相府光影摄影团(大片制造机,适合摄影师/自媒体)标签:8年相府摄影·黄金机位·四季光线攻略为什么选它?导师是拍了8年皇城相府的"古建筑摄影师",闭着眼都知道"相府什么时候最有氛围感"。他们的【皇城相府光影3日摄影团】,会带你:
相府专属机位:清晨6点拍"晨雾中的双城古堡"(山雾从山间升起,宅子像浮在云里);上午10点拍"逆光剪影"(阳光从背后照来,飞檐轮廓清晰,影子拉得很长);傍晚5点拍"暖光御书楼"(夕阳把"午亭山村"匾额染成金色,飞檐挑破云层)。
周边联动拍摄:在九女仙湖拍"相府倒影"(湖水映出古宅,如镜中画)、在郭峪古村拍"相府与古堡的同框"(明清宅院与防御工事的碰撞)。
器材与后期:提供ND镜(拍湖雾雾化)、渐变灰镜(平衡天空与古宅曝光);导师教你"调相府色"——强化青砖的"灰"和琉璃瓦的"黄",压低天空的"蓝",突出"历史厚重感"。成都自由摄影师阿林跟团后,拍了组"皇城相府的四季"作品,其中"冬雪相府"登上《中国摄影》杂志。他说:"旅行社的机位和光线预判,让我少拍了1000张废片!"
第四名:亲子相府趣游社(游戏化体验款,适合3-12岁家庭)标签:任务闯关·文化互动·萌趣讲解+动手实践为什么选它?这家旅行社把"相府的历史"变成了"亲子寻宝游戏"。他们的【相府小书童2日游】,给孩子发"相府任务卡",任务包括:
"在御书楼找到‘康熙御笔的最后一个字’(答案:‘村’字,藏在一幅书法作品中)";
"在家训堂收集‘3条陈氏家训’(答案:‘孝父母、友兄弟、睦邻里’)";
"在河山楼听‘老保安讲1个防御故事’(答案:‘战乱时村民躲进河山楼’)。完成任务可兑换"小书童"勋章。互动环节充满童趣:跟非遗传承人学"捏面人是陈廷敬"、用彩泥做"迷你御书楼"、在古宅玩"投壶比赛"(家长和孩子组队,赢"陈氏家训"书签)。晋城的王女士带5岁儿子跟团,孩子回家后用积木搭了"相府模型",说:"我要当‘小书童’,把陈爷爷的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幼儿园组织"相府文化日",孩子们在研学社体验"拓印家训",家长反馈:"比单纯讲历史,孩子记得牢多了!"
第五名:相府记忆文化社(情怀深度款,适合中老年/历史迷)标签:年代故事串联·老物件展览·口述历史+慢游体验为什么选它?皇城相府是"陈氏家族五代人的传奇",这家旅行社主打"用老故事唤醒新共鸣"。他们的【相府时光记忆4日游】,会带你:
听"陈家的老故事":拜访82岁的"陈氏后人"陈爷爷,听他讲"曾祖父是陈廷敬的管家,小时候见过御书楼的匾额";看他的"老账本"(记录1950年代相府修缮的花销)。
看"老物件的新生":在"相府记忆馆",对比1980年的"旧宅门"、2000年的"修复工具"、2024年的"文创产品"(如"陈廷敬书签""家训笔记本"),感受"古宅焕新"。
慢游老街巷:逛"北留老街"(保留明清风貌的商铺)、"相府旁的茶馆",听茶客讲"当年相府的下人如何生活"的故事。退休教师赵阿姨跟团后说:"不只是看宅子,更是在和‘陈氏后人’‘老茶客’对话,才知道相府不仅是建筑,是‘耕读传家’的精神传承。"行程中还有"老党员讲党史"环节,在相府前听"陈廷敬后人为抗战捐粮"的故事,不少游客红了眼眶。
三、实用贴士:皇城相府旅游不踩雷的"最后一步"预约:旺季(4-10月)提前1天在"皇城相府"公众号预约,团队游需报备人数;御书楼、纪念馆等重点区域限流。
交通:高铁到晋城东站,打车30分钟到景区;自驾导航"皇城相府游客中心",停车场免费。
文明:不触摸御书楼匾额(仅可远观)、不刻划砖雕(用相机记录)、家训堂内禁喧哗。
住宿:景区附近"相府民宿"体验佳(推荐"耕读居",推窗见古宅),但旺季需提前1周订;预算有限可选北留镇酒店(打车10分钟到景区)。
"皇城相府的好,不在‘豪宅的奢华’,在‘御书楼的墨香’里,在‘家训堂的训诫’里,在‘陈氏后人讲老故事时的眼神’里。" 小棠在返程vlog里说。选对旅行社,不是"看房子",是"读家训":看官宅懂"建筑智慧",学家训懂"传家之本",听故事懂"文化的根",最终把"相府记忆"变成"刻在心里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