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热得简单直白,也美得张扬肆意。
你走过烤成焦糖的柏油马路,也听过聒噪不止的蝉鸣蛙叫,就连树影也慵懒地拉着长尾,掩盖不了的疲惫倦意。
可你也见过接天的莲叶,映日的荷花,幻化成白雨的跳珠,还有映入窗纱的盎然绿意,疯狂又安静地铺满田园大地。
大暑,是一封滚烫的情书,字字句句烙在皮肤上,从古色古香的书卷里浪漫飘来。

1.一候腐草为萤,六月初迎大暑风
月坠西楼夜影空,透帘穿幕达房栊。
流光堪在珠玑列,为火不生榆柳中。
一一照通黄卷字,轻轻化出绿芜丛。
欲知应候何时节,六月初迎大暑风。
—唐·徐夤《萤》
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这是古人对夏夜流萤点点的浪漫误读。
大暑时节,高温高湿,水边青草极易腐烂,为萤火虫的孵化成虫提供了有利环境,所以古人认为萤火虫是由腐草变幻而成。
晚唐诗人徐夤在此诗就直言,当夜空中出现飞舞的流萤时,正好迎来了农历六月初的大暑节气。
月落西楼,夜色空寂,萤火虫正在翩翩起舞。不时穿过帘幕,飞入庭院,在窗棂前驻足留连。
萤火虫流光熠熠,似珠玉璀璨生辉。可它虽然似火夺目,却又不会使得榆柳生烟燃烧在夏夜里。
流萤发出的光芒,映照在黄卷书籍上,字字句句清晰可见。点点萤火,轻盈地出没于荒芜杂草里,将夏夜点染成诗。
诗人将大暑节气最美的物候现象如诗如画地铺展开来。它动静皆宜,驻足窗前就能让主人囊萤夜读,翩飞空中就能妆点夏意。
流光明如珠玑火焰,却又清凉无烟,让人深感静谧无尘。它是夏季夜空里最梦幻的一抹色彩,总能勾起童年捕捉流萤的回忆。
愿最后的盛夏,每个人都能如萤火虫,尽情发出自己的光与热。既有收取流萤映读书的学习精神,又能留住儿童戏逐月边星的天真烂漫。

2.二候土润溽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去年挥汗对淮流,寒暑那知复一周。
土润何妨兼伏暑,火流行看放清秋。
鬓须总白难相笑,观庙俱闲好并游。
只怕樽前夸酒量,一挥百盏不言休。
—宋·张耒《大暑戏赠希古》
大暑时节,土润溽暑,是指潮湿而闷热。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但也让世人苦夏。
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本也难忍这上蒸下煮的桑拿天,但因为朋友的存在,心底起了波澜,既叹时光飞逝,又惜友谊情深。
去年大暑时节,我还在淮河流域挥汗如雨。哪曾想暑去冬来,春逝夏往,又是一一轮时间流转,转眼又是大暑节气。
如今土地潮湿闷热又恰逢三伏酷暑,可那又有何妨。很快火星西流,光阴暗转,又将是清凉初秋。
我年事已高,独对白发老,难忍世事变迁,难逢开口笑。但有你陪伴在身边,一起游览寺庙,共享夏日清闲,也能尽兴开怀。
只怕酒杯端在面前,我们就相互夸海口,一顿豪饮。百杯不倒,千杯不醉,非要来个不醉不归。
诗人以诙谐轻松的笔触,将溽暑难忍的三伏盛夏化为彼此陪伴的知己情深,充满豁达从容。
他无惧土润伏暑,忘怀时不我待,相信暑热的尽头是凉秋,老友的陪伴是良药,再难再苦的日子都能过去。
愿最热的暑天,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消夏方式,不管是物理炎热还是精神烦忧,都有出口可以释放,静候静美清秋丰收时。

3.三候大雨时行,襄城山色有无中
大暑方蒸湿,云兴忽蔽空。
俄然飘细雨,快矣濯清风。
变化谁能测,炎凉迥不同。
马前襄汉路,山色有无中。
—宋·吕颐浩《襄城大热喜雨》
大暑节气,大雨时行,降雨会应时而下,给庄稼带来补给,为人们消散炎暑。
南宋诗人吕颐浩在襄阳城邂逅了一场落雨,内心的欢喜程度不亚于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是“好雨”知时节。
大暑时节,上蒸下煮,又热又湿。突然天空飘来层层乌云,将整个天空遮蔽起来。顷刻之间,细雨飘落。转瞬之间,清风徐来,如水洗后的清爽宜人。
天气如此变化莫测,谁能想到还会发生什么,瞬间就从炎暑转向清凉,仿佛换了人间。骑马走在襄阳古道,只见夏雨过后,远处山色空濛,若隐若现。
诗人写出了大暑最大的特点,恰如俗语所言,“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可正是这一场不期而遇的夏雨,不知驱散了多少炎暑,消解了多少客愁。
他不似苏轼在西湖邂逅的暴雨如注,“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而是带着清新细腻,细雨飘洒,清风濯尘。
末尾化用王维《汉江临眺》里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隐去了汉江的浩瀚壮阔,只留山色的缥缈空灵,十分应景贴切,尽显悠然灵秀。
愿最后的夏日,每个人都能遇见好风好雨,涤尽人间三伏蒸,洗出天河万点星。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