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不得不说,这个瓜吃得有点哭笑不得。
11月17日,余承东用"华为Mate 80 Pro Max"的小尾巴官宣新机发布会,这是华为Mate系列史上第一次用"Pro Max"这个后缀。

而仅仅两个月前,小米17系列跳代改名、启用Pro Max命名时,全网骂声一片,说小米"蹭热度"、"抄苹果"、"没有创新"。
现在华为也用Pro Max了,画风瞬间就变了。
支持者说"这是对标苹果的自信",说"华为终于和国际接轨了",说"Pro Max比Pro+好记多了"。反对者也有,但声音明显小了很多,更多是在讨论"命名策略调整"而不是"蹭热度"。
小米看到这一幕,瞬间泪目:同样是用Pro Max,凭什么挨骂的是我?
这事儿要从头说起。今年9月15日,小米直接跳过小米16,官宣小米17系列,三款机型命名为: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
和苹果iPhone 17系列一模一样的命名方式,甚至连发布时间都卡在苹果秋季发布会后5天。
当时舆论炸了。
有人说小米"没骨气",有人说雷军"自降身价",还有人编段子:"小米连名字都抄苹果,还能叫国产之光吗?"
卢伟冰紧急开直播解释:"这次跳代不是为了蹭热度,是因为产品力实现了跨代升级。"雷军也在发布会上反复强调:"小米17系列全面对标iPhone,正面迎战。"
但网友不买账,黑子狂欢,连路人都觉得小米"玩得太明显了"。

(二)
说实话,小米这波操作确实有商业考量,但真把小米骂成"蹭热度",有点冤枉。
先看产品定位。小米17系列包括三款产品:小米17、小米17 Pro、小米17 Pro Max,全球首发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移动平台。这个配置阵容,和iPhone 17系列的A19系列芯片,在性能定位上确实是同级别对标。
再看命名逻辑。此前安卓阵营多采用"数字+Ultra""数字+Pro+"等差异化命名,如三星S24 Ultra、华为Mate 60 Pro+等。小米这次直接用Pro Max,其实是在简化产品线——标准版、Pro版、Pro Max版,三个层级清晰,用户一看就懂。
更关键的是,Pro Max这个词本身就是市场认知度最高的"超大杯"标识。苹果用了几年,已经把这个概念教育到深入人心。小米要是起个"小米17 Ultra Plus"这种名字。消费者反而看不懂。

但问题在于,小米的时机和姿态都有点问题。
时机上,紧跟苹果发布会后5天官宣,改名又跳代,这种"贴身紧逼"的策略很容易被解读为"碰瓷营销"。
姿态上,卢伟冰那句"同代同级地直面iPhone",虽然是自信,但放在改名的语境下,更像是"主动认怂"——你叫Pro Max,我也叫Pro Max,咱俩一个级别。
这就给了黑子机会。
舆论场上有个规律:强者模仿弱者,叫"降维打击";弱者模仿强者,叫"东施效颦"。小米虽然已经是国产第一梯队,但在高端市场,品牌力还是不如苹果和华为。
这时候用和苹果一模一样的命名,很容易被贴上"跟风"的标签。
更讽刺的是,华为Mate 80 Pro Max官宣后不久,卢伟冰在个人社交账号发了一条微博:"越来越多Pro Max来了,不过6K档最强的还是小米17 Pro Max,4K档最强的还是REDMI K90 Pro Max。"

这条微博有点意思。既是在给自己正名——你看,现在连华为都用Pro Max了,说明这个命名是大势所趋;又是在暗讽华为——我先用的Pro Max,你们才跟上的。
但这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心态,反而暴露了小米的尴尬:明明是做了正确的事,却因为舆论压力一直在解释。

(三)
现在华为也用Pro Max了,舆论风向立刻就变了。
华为采用Pro Max命名,本质上并不意味着随大流,而是选择与用户长期形成的认知体系直接对齐。
对于一款目标价位可能覆盖6000元至8000元以上的旗舰来说,让用户能快速理解定位,比增加一个新产品更重要。
这段话说得很漂亮,但本质上和小米的逻辑一模一样——用Pro Max这个命名,就是为了降低用户理解成本。

区别在哪?在于华为的品牌势能。
华为Mate系列在国产高端市场的地位,是小米17系列暂时还达不到的。Mate 70 Pro+就能卖到万元档,Mate 80 Pro Max改个名字,不影响用户对产品力的信心。
更关键的是,此次Mate 80 Pro Max从性能、影像到外围配置上,几乎都与Mate 80 RS 非凡大师对标看齐,和定位稍低的Mate 80 Pro拉开距离,的确是名副其实的"Pro Max"版本。
换句话说,华为用Pro Max,是因为产品力真的配得上这个名字;而小米用Pro Max,虽然产品力也不差,但在舆论场上,大家更关注的是"你为什么要和苹果用一样的名字"。
这就是品牌势能的差距。

(四)
最后还是忍不住感叹一下:
华为Mate 80 Pro Max和小米17 Pro Max,都在用同一个命名,都在对标苹果,但舆论待遇却天差地别。
这说明舆论环境就是这样,先行者往往要承受更多质疑,小米17 Pro Max今年9月发布,顶着骂声把Pro Max这个命名在国产市场立住了;现在华为跟进,反而验证了小米当初的选择是对的。
你觉得呢?
(作品声明:来源网络公开资料,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