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对外投资中有两个科目比较容易混淆,一个是交易性金融资产,另一个则是长期股权投资,这两个科目都是对外的股权投资,但是在会计处理上二者有很大的不同:
交易性金融资产通常放在流动资产里,其持有的目的在于短期内(通常是一年内)通过买卖价格差来获利,这类资产核算时不考虑其基本面情况,通常只将价差损益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股利则计入“投资收益”;
长期股权投资则是放在非流动资产中,其持有的目的在于“经营”或“合作”,其中对合营、联营企业的投资通常用权益法来核算,这类资产不考虑其价差收益,只在被投资方的净资产发生变动时,投资方应按比例调整自己的投资账面价值,股利要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中扣除(类似除权)。
其实我们个人的投资组合中也可以将资产按这两个科目分类处理:
以ETF为例,像中证红利、红利低波100、A500红利低波这类编制合理、有低费率分红型ETF跟踪的指数就比较适合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或者说叫底仓,只关心分红而不问价差收益,像宽基ETF、行业ETF或者风格ETF,则更多的追求“价差收益”,即低买高卖,或者说买入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卖出,过去几年躺师傅经常在大跌时买入一些宽基ETF,有点收益基本就卖掉了,这就是赚短期差价(虽然通常只吃了个鱼头......)。
在个股投资中也是如此,过去几年躺师傅先后进进出出过不少银行股,但只有招商银行是长期持有收分红的,其他如平银、兴业、北银、长银等基本都是大跌便宜的时候买一点,有点涨幅就直接出掉了,或者说买入招行的目的在于“合作”办企业,买入平银、兴业、北银、长银等只是为了捡个便宜。
个人觉得投资组合中一定要做好这两类资产的区分工作,长期股权投资就不要过多的折腾,就当“合作经营”办企业收分红了,而交易性金融资产最好不要和长期股权投资混淆,有不错的收益就可以考虑兑现价差收益,毕竟买入的目的就在于赚价差收益。
-------------华丽的分割线------------

表格做了一些调整,基本将市场上有靠谱分红型ETF追踪的指数都纳入了观察,如有遗漏,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补充~
对红利投资者而言,当前市场呈现出的整体状态是“中等估值”+“低利率”,所以目前的策略还是拿着红利躺平收息,新增资金和收到的分红会更多地考虑配置货基、逆回购或者短债以等待更好的机会。
目前个人长期投资组合的仓位92%,年内收益+7.91%,小幅跑输中证红利全收益指数的+8.16%,分红收多了没加仓,现在红利涨起来完全跟不上了.....
风险提示:
本文所提到的观点和数据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