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欢“折花寄远”,最著名的莫过于南北朝诗人陆凯的那首《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一句,“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既是“咏梅”诗词的巅峰之作,又是“友情”诗词的泰山北斗。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寄远”是中国诗词中一个常见的题材。可以是闺中的妻子,寄给远方丈夫的诗词。比如,这首宋代诗人吕本中的《寄远曲》:
相送江边远客船,孤帆一道寸心悬。
日南珠价知多少,不及闺中珠泪圆。

日南珠价知多少,不及闺中珠泪圆
这首诗中有两个唯美的意象,一是“孤帆”,“孤帆”就像妻子一颗悬着的心,时时刻刻牵挂着丈夫。另一个是“珍珠”,妻子因为思念丈夫,落下的泪珠,比珍珠还要圆润,还有珍贵。
也可以是游历在外的丈夫,寄给家中妻子的诗词。比如,这首诗仙李白的《寄远十一首·其六》:
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相思无日夜,浩荡若流波。
流波向海去,欲见终无因。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
一句,“遥将一点泪,远寄如花人”,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丈夫内心的那片柔情。丈夫走南闯北,可能会遇到各种国色天香,但妻子永远是他内心深处的“如花人”。
虽然“寄远”诗词有不少是站在妻子的视角,写给远方丈夫的。但古代诗人中,更多的是身为游子的丈夫。所以,更多的“寄远”诗词,是站在丈夫的角度,写给妻子的。比如,这首明代诗人胡奎的《折花寄远》,就是一首远游丈夫写给闺中妻子的小诗:
偶出城南去,手折半开花。
青春莫相负,全开我到家。

偶出城南去,手折半开花
“偶出城南去,手折半开花”,我偶然一次,步出城南,到了郊外。当时正值春花烂漫,我心有所动,亲手折下一些半开未开的花骨朵。
这里的“半开花”象征着青春尚未完全绽放,暗示着生命的蓬勃与未来的可能性。诗人在暗示,我现在处在事业的上升期,虽未到达顶峰,但已经到达了半山腰。就像春天的鲜花,已经是含苞待放了。
当然了,这“半开花”,也象征了妻子和诗人,特别是妻子,那含苞待放的青春年华。诗人想要表达的是,虽然我漂泊在外,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还年轻,还有大好的青春年华等待我们重逢。
“青春莫相负,全开我到家”,“青春”,原意是青葱的春天。这青葱的春天啊,这百花齐放的春天啊,我们不要辜负了它。等到我手中这些含苞待放的花朵,完全盛开的时候,我就回到了家乡,和你相聚在这美好的春天里。

青春莫相负,全开我到家
当然,这“青春”,我们也很容易联想到我们人生大好的青春年华。这句,“青春莫相负,全开我到家”,当然可以理解成:我们不要辜负了我们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啊,等我肆意绽放青春,就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一样,功成名就,我就回到家乡,和你团聚。
当然了,这“折花”,象征了诗人的事业。现在是“半开花”,象征了事业的蓬勃发展,处在上升期。而“全开”,则象征了诗人事业的成功,所谓“功成名就”。
古代,绝大部分的游子,漂泊在外,都是为了求取功名。当他们功成名就以后,就是所谓的“衣锦还乡”,去慰劳多年以来,辛苦支持他们的妻子。比如,唐代最有名的“白袍小将”薛仁贵和妻子柳银环的故事,就是典型的“衣锦还乡”、“封妻荫子”的故事。当然了,也有背叛妻子的,如宋代著名的“陈世美和秦香莲”的故事。

薛仁贵与柳银环
虽然这首诗的意象满满,象征意义非常浓厚,但并不意味着这首诗不唯美。相反,如果我们不去联想它的引申意义。仅仅看看它的表面意义,那也是相当唯美的。
比如,这句,“手折半开花”,这“半开花”的意象就很唯美,是含苞待放的鲜花。我们都知道,盛开的鲜花固然是很美,但含苞待放却是另一种美,是一种含蓄的美。就像一个美女,“犹抱琵琶半遮面”,这种美,更能激发人们的探索欲望。
而一句,“青春莫相负,全开我到家”,所谓“全开”,当然是指鲜花盛开。这当然是鲜花最美的时刻,一朵盛开的鲜花,就像新婚燕尔的妻子。意思是,老婆,我要在你最美的时候,回到家中,和你团聚。

折花寄远
无论如何,这首小诗,都非常值得细细品读,您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