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成为时间管理高手》:所有拖延,皆可治愈

本文4548字,阅读时长12分钟作者 |心荷生活中,有一种“新起点效应”现象:你是不是总喜欢选择一个新的时间起点,去启动

本文4548字,阅读时长12分钟

作者 |心荷

生活中,有一种“新起点效应”现象:

你是不是总喜欢选择一个新的时间起点,去启动减肥、读书、写作、健身等目标,以期养成一个好习惯,遇见更好的自己。

这个新的时间起点,可能是是每周第一天、每月第一天、新年伊始、节假日后的第一天、入职工作后……

可是,慢慢地,你发现,这些带着满满期许的新目标事项启动之后,你和大多数人一样,开始时激情澎湃,一段时间后就偃旗息鼓。

不同的是有的人,终止再无开始,目标化为灰烬;有的人终止,重启,再终止,再重启,之后坚持了下来,目标实现。

新目标事项终止的原因是什么?

网络上的高赞回答是——“拖延症”。

拖延心理学专家皮尔斯 斯蒂尔说:“战胜拖延是我的终身事业。”

请注意知名拖延心理学专家都如是说,可见,拖延问题的顽固性是不可低估的。

那么,我们该怎样和这“拖延”顽症相处,尽可能让一个新目标事项“不忘初心”且长期坚持下去呢?

答案在柳一一的新书《成为时间管理高手》中。

柳一一,既是一名优秀的律师,同时也是一名写作教练。她曾累计带800+学员投稿变现,创作的文章被《人民日报》、共青团等官方账号转载,多篇文章在全网阅读量过千万。她是记录时间账单成为时间管理高手的践行者。

《成为时间管理高手》一书以“道术合一”的理念,从认知重塑、发现时间、核心工具、障碍清除、科学行动、长期蓄力六个维度展开,详细介绍了如何科学管理时间的方法,帮助我们看见“时间价值”,通过有效管理时间从而管理好自己的限量版人生。

对于有效管理时间的拦路虎——拖延症,看完《成为时间管理高手》一书,我想说:所有拖延,皆可治愈。

01

O N E

心态:停止自我责备,启动自我关怀

著名画家达·芬奇一生仅留下15幅完整画作,其中经典画作《蒙娜丽莎》耗费了他整整四年的时间,而其他作品均未按时完成。

作家郁达夫也经常是立志,接着频频毀志。

《权力的游戏》作者乔治 马丁,更是一个拖延症的大户,被出版社催稿时还恐吓编辑说:“你们要是再催我,我就把小说里的角色全部写死”。

你看,很多卓有成就的名人同样深受拖延症的折磨。可见,拖延症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不分人种、不分智力、广泛分布于人群中的顽疾了。

高地清风,专职拖延症咨询师,他创建了战拖会,已经为数百人解决了拖延问题,帮助了大概20多万个网民。当然,他之前也是一个重度拖延症患者,曾经也因为拖延症错过了宝贵的留学机会。

高地清风认为,想战胜拖延症,最重要的事情之一是先学会原谅自己,宽恕自己的拖延,而不是指责自己。也就是说,学会从友善的朋友的角度接受自己,鼓励自己,这是与拖延症持续作战的最好心态。

脑科学知识告诉我们:大脑有“发现模式”和“防守模式”两种模式。在发现模式下,大脑会处于兴奋状态,拥有探索精神去感受和世界并肩前行的感觉。而在防守模式下,大脑会认为环境中存在危险,会启动自己的保护机制,也就是对抗或者是逃避问题。

这样,自责情绪会被大脑判断为存在威胁,接下来启动的就是防守模式,继续拖延或者保持和自己对抗的消极状态。而自我关怀,会让大脑处于发现模式,愿意探索和努力,这将帮助我们保持持久的战斗力。

越谴责自己,就越可能陷入持续拖延的泥淖。所以在战胜拖延症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停止自我责备,启动自我关怀。

02

T W O

动机:打造仪式感 改变生命体验

行为设计学创始人福格,创建的福格行为模型中包括动机、能力和提示三个要素。福格认为,一个行为的发生,必须要求这三个要素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动机,指一个人的内在动力是不是有足够的意愿主动做某件事。任何事情,但凡要长久做下去,根本的力量都来源于我们的内在动机。

内在动机的重要支柱是自主、主动自由地做事。自主感本质上是一种控制感,当丧失控制感时,自主感就会消失。讨厌被人控制,是所有人的本性。所以,被控制感是自主感的头号杀手。

研究发现,有了选择,人的自主感就会增强。同时选择越多,主观体验到的自主感就越强。生活中,改变生命体验,增加控制节点的最佳方式,就是打造仪式感。

“生命体验”,是一个丰富的概念,它包括感官体验,视觉味觉等;也包括情感体验,喜怒哀乐等;还可以是创造力、专注力等方面。

研究表明,仪式感能够减轻焦虑,激发个人和团队的创造力,能够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增强人们对生活的掌控感。

《小王子》里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个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我们可以在重要的事情面前增加一套固定的流程,来打造自己的专属仪式。至于流程具体是什么,取决于个人的需求。

比如,美国著名设计师爱塞·伯赛儿在每天开始工作之前,都会进行一套固定的仪式是:随手涂鸦,或者画思维导图,然后再随便写点文字。

在完成这些仪式后,他就会集中精力开始工作。

多伦多大学社会心理学家尼克,每次工作前一套固定的仪式是:先把工作台周围整理干净,然后窗台上固定放两件物品,一个是头骨雕像,另一个是香薰机。

香薰机喷出薄荷味的水雾,这样的仪式感,不仅能激发他的创造力,还能让他工作更投入。

每天记录时间账单,也可以是一个固定的仪式。在开始工作前,先在账本里记录行动的起始时间和要做的事项。完成之时,再记录终止时间,统计消耗时长,这样的记录也会让你充满了成就。

再比如读写时,我们可以坐到养一盆小小的绿植桌前,给自己泡一小壶茶,或是冲一杯咖啡。这样,打造美好的巅峰体验,更有利于重塑你的行动力,从而摆脱拖延症。

总之,越是启动困难的事情,越应该与美好的体验绑定在一起,打造仪式感逐渐形成积极的心理暗示,这种暗示又会反作用于人的思维行动。

03

T H R E E

能力:懂点脑科学知识 拆解任务

能力,是福格行为模型中动机、能力、提示三个要素之一。它是指一个人是否具备完成某件事的能力。

一件事情的“容易度”,是人类心理的核心追求。能力不足一定会导致人们拖延。拖延的本质,其实就是逃避。而我们之所以会逃避,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害怕自己做不好,觉得这件事很困难,超出自己的能力。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出些成果,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糟糕的一面。而拖延又是舒适的,因为完美的理想一直停留在脑海中,没有可指责的地方。

那么,面对高难度的任务,我们该怎样去解决因为自我能力不足而导致的拖延问题呢?

01 自我突破,不断地走出舒适区

《刻意练习》一书中有个理论提到了“舒适区”、“拉伸区”和“恐惧区”。

舒适区,就是舒舒服服的状态,大脑不需要思考什么,依靠过往的经验和惯性操作,就能很容易完成一件事;拉伸区,就是大脑有被拉伸的感觉,类似于肌肉被微微撕扯的感觉,你会体验到微微吃力;恐惧区,就是我们避之唯恐不及的事情。

柳一一老师在阅读的时候让舒适区的书占比30%,拉伸区的书占比50%,恐惧区的书占比20%。这样的配比阅读,使得曾经恐惧区的书被不断推进到拉伸区,拉伸区的书很多被推进到了舒适区,这样三个区的书单不断更换。随之,她的理解力、认知被大幅提升。

事实证明,假如你一直处于很舒适的状态,就得警醒了,这是一种退化。我们要让自己不断地折腾,要主动把自己拉入拉伸区、恐惧区,这样才能不断地突破自我。

所以,当你开始做困难的事情后,恭喜你,你已经成功了一半,接下来你只需日拱一卒。

02 依据大脑运营模式,制定具体的执行计划

人类大脑,看似具备了地球上顶级智慧,实则有许多天然缺陷,其中之一就是不擅长抽象思考。

人类大脑分为“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性脑”三大区域,它们形成于不同时期。本能脑形成于大约3.6亿年前,负责控制我们的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就跑。情绪脑形成于大约2亿年前,掌管我们的各种情绪活动,如喜怒哀乐等。理性脑,即新皮层,出现于250万年前,位于大脑的前额区域。

较之于“本能脑”和“情绪脑”,“理性脑”就像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形成时间较短,与前两者的能力差距显著。而我们的理性思维、抽象思维,却都依赖新皮层。

完成新目标事项,属于理性脑的任务。目标过于抽象,就会给本就弱小的理性脑带来严重的负担,而此时,本能脑、情绪脑会迅速占据上风。只要没有生存危险,就倾向于让大脑来休息。

因此,接到新目标事项后,启动前,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是降低任务执行难度的重要策略。

03 拆解任务,附加任务完成的截止日期,固定任务完成的“时间快”

在拆解任务时,我们可以用“倒序法”来拆解。假定任务已完成,推导上一步做了什么事情。从最后一步开始,一步一步倒着推演到第一步。这样,把一个大任务拆分成多个具体的小任务。同时,附加上小任务完成的截止时间,这样完成任务的截止时间从一个变成了多个。

截止时间的威力是不可小视的,大多数人看到「截止时间」这几个字,在截止时间快要逼近自己的时候,都会本能地提高效率。

再辅之以完成任务的“时间快”,这样就有了自己的时间安排节奏,每天不会把弓拉满,张弛有度。

另外,关于难度大的具体事务可以固定流程,每次启动任务,我们只需要按照步骤执行,这样做就显著降低了任务难度。

柳一一老师为了降低写文章的难度,防止自己拖延,确定了一套固定的“五步”创作流程:

第一步,提前列出文章主题,一般是五个以上。

第二步,完成提纲初稿。

第三步,整理素材或知识点,确定提纲终稿。

第四步,写初稿,贵在神速。

第五步,反复打磨,直至定稿。

04 提示:发挥隐形驱动力,助力长期执行力

福格教授认为,提示是生活中的隐形驱动力。学会设定提示,就能助力长期执行力,从而减少一大部分拖延现象。

在这里,我分享自己常用的两种提示:

一是设定截止日期。我曾多次接到领导临时安排的任务,要求写篇急稿。由于截止日期时限紧,只有立即做,才不会拖延。当然,接到任务的一刹那间,我是有些焦虑和无序的,也常常害怕自己做不好,让领导失望。

但是类似的事情多了,我认识到焦虑紧张是正常的,这并不关乎能力。慢慢地我坚信:如果别人把一项任务分配给自己,那就是对自己的信任,自己就不要再自我质疑,陷入内耗。

二是启用简单版的时间账单。2023年为了坚持读写和练习书法,我每天晚上临睡前,坚持记录自己每天干了啥,顺便统计每天“读写”“练书法”等花费的时间。最后还会写个小反思,以便第二天合理调整时间。

当时,我把它叫做从《小狗钱钱》一书中学来的“成功日记”。《小狗钱钱》是库小七老师曾经带我们读过的一本书,书中的一些认知给了我很多思考和启发。说是成功日记,其实就是对自己日常生活的一个记录,和流水账一样,只不过我在每件事情后加上了自己做这件事花费的时间和小思考。

现在看来,这类似于柳一一老师在书中提到的简单版的时间账单。时间账单,是每天干事的重要提示,有利于事项的启动,也有利于培养自己的自信,更有利于强化积极的心理暗示,走出负面情绪。

03

T H R E E

写在最后:

所有拖延的表现都是:心里有着做事的欲望,实际上缺乏足够做事的意志力,事情拖着,心里痛苦煎熬着。

幻想千万次,不如行动一次。

治愈拖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撸起袖子,立刻行动!

所有拖延,皆有缘由。所有拖延,皆可治愈。

余生,愿你我做一个行动派,与拖延绝缘,与成功结缘!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请联系侵删!)

END

作者|心荷:以文字为伴,提升心性,磨炼灵魂。(库小七站长学员)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和站长一起聊一聊,拖延症带给你了哪些影响?你又是如何战胜拖延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