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道德经》其实蕴含了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大家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
· “道”=科学原理,是根本规律;
· “德”=科学技术,是具体方法。
随着这样的理解逐渐统一,千百年来对《道德经》众说纷纭、胡乱解读的现象将慢慢消失。我们开始真正挖掘它在历史上的深刻价值。
这时,一个问题自然浮现:
既然“天道”对应科学原理,“人道”对应科学技术,那“地道”又是什么呢?

要理解“地道”,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
一、生活中我们常听到:“这东西很地道”“真正的地道货”。
“地道”在这里是指——货真价实、原汁原味。
更深一层的意思是:它是本地所产,没有经过伪装或掺假。
二、“地道”本来的含义,其实包含:
1. 土地对物品的“加工”;
2. 土地以其特有的“做事方式”,培育出某些物质,比如草药、玉石、矿石等;
3. 因此,“地道”也指某地特有的自然与人文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那为什么说“人法地,地法天”?
1. 人法地:
人的行为方式受制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风俗。就像“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比如,海边的人储存食物,会模仿海洋环境,发展出腌制海鲜的方法;
北方冰天雪地,人们则要适应严寒,想出冬储大白菜的办法。
——这就是“人法地”。
2. 地法天:
一方水土能长出什么“天材地宝”,取决于它的气候与天气。
就像荔枝不可能在东北自然生长——土地也要遵循天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