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娱乐网

“唐宋遗韵藏深山”|长治法兴寺旅游攻略:在一砖一塑里,触摸中国古建的“活化石”

“晨钟撞破山岚,古柏投下斑驳的光影,圆觉殿内,十二尊菩萨像垂眸低眉,衣纹流转如石上清泉——这不是敦煌壁画里的佛国,是长治

“晨钟撞破山岚,古柏投下斑驳的光影,圆觉殿内,十二尊菩萨像垂眸低眉,衣纹流转如石上清泉——这不是敦煌壁画里的佛国,是长治法兴寺的日常。”来自北京的文物爱好者林薇站在殿前,手机镜头对准殿内彩塑,指尖微微发颤,“千年的风从檐角吹过,这些泥胎彩塑却依然鲜活,连衣袂的褶皱里都藏着大唐的气韵。”

作为山西“古建艺术长廊”的重要坐标,这座藏在长子县东南翠云山的“深山古刹”,用1600余年光阴,串联起北魏的发轫、唐宋的鼎盛与明清的延续。寺内现存唐代舍利塔、宋代圆觉殿、元明罗汉殿等6座古建筑,更有200余尊彩塑、30余通碑刻,被梁思成先生赞为“中国古代建筑与雕塑的微型博物馆”。今年国庆假期,法兴寺日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其中七成为“古建迷”“艺术生”专程而来。近日,记者深入寺内,为您解锁这份“穿越千年的艺术课”。

从“慈林寺”到“法兴寺”:一座寺的千年“身份变迁”

法兴寺的故事,始于一片“舍利之光”。

“法兴寺始建于北魏神鼎元年(401年),初名‘慈林寺’,因供奉释迦牟尼舍利而兴。”长子县文旅局文物科科长王建国带记者穿过山门,“唐咸亨四年(673年),高宗李治下旨扩建,改名‘法兴寺’;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寺院遭遇大火,又在原址重建,形成了如今的‘唐宋格局’。”

“最珍贵的是‘三绝’:唐塔、宋殿、元碑。”王建国指向寺内最高处的“燃灯塔”——这座八角三层石塔高约2.5米,塔身雕满供养人、飞天,虽历经风雨,衣纹仍清晰可辨,“它是唐代石塔的典型代表,塔基须弥座的浮雕,连牡丹花瓣的脉络都雕出了深浅。”

数据显示,法兴寺现存建筑中,圆觉殿为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原构,是我国仅存的8座北宋木构建筑之一;舍利塔为唐代原物;其余建筑虽经后世修缮,仍保留着宋金至明清的风格叠加。寺内还藏有唐代《法兴寺碑》、宋代《新修法兴院记》等碑刻,其中“宋碑”详细记载了寺院重建时“聚天下良工”的盛况。

“小时候跟着奶奶来上香,只觉得这些泥人是‘老古董’。”72岁的寺内文保员李大爷擦拭着圆觉殿门槛,“现在游客来了,我总爱讲这些彩塑的‘秘密’——你看这尊菩萨的手,指甲盖的弧度、指节的褶皱,比真人还生动,千年前的匠人该多用心啊!”

核心体验:从“看庙”到“读艺”,解锁“东方雕塑教科书”的N种打开方式

法兴寺的魅力,在于它把“凝固的历史”变成了“可触摸的艺术”。以下五大看点,带您深度感知“唐宋风华”:

1. 唐宋遗韵:三进院落的“时光切片”

法兴寺坐北朝南,依山而建,三进院落层层递进,每处都藏着时代密码:

前院(山门-燃灯塔):山门为明代重建,门额“法兴寺”三字为清乾隆帝御笔;燃灯塔矗立庭院中央,塔周古柏环绕,其中一株“唐柏”胸围近4米,树龄超千年,与塔形成“塔柏相依”的奇观;

中院(圆觉殿):寺内核心建筑,北宋原构,面阔三间,进深六椽,斗拱雄大,出檐深远,典型的“宋式减柱法”让殿内空间更显空阔;

后院(罗汉殿-碑廊):元代罗汉殿内供奉十八罗汉,虽经明代重妆,仍保留着元塑“粗犷简练”的风格;碑廊陈列历代碑刻,其中宋代《新修法兴院记》碑,书法取法颜真卿,是研究寺史的重要文献。

“从唐塔到宋殿,再到元碑,走在院里像翻书,每一页都是不同的时代注脚。”清华大学古建研究所研究生小吴边测绘边感叹,“圆觉殿的举折(屋顶坡度)比唐代更陡,斗拱高度减小,正是宋代建筑‘由雄转秀’的实证。”

2. 彩塑之谜:十二圆觉的“千年凝视”

如果说圆觉殿是法兴寺的“心脏”,那殿内的十二圆觉菩萨像就是“灵魂”。

“这十二尊彩塑是北宋元丰年间的原作,被美术史界誉为‘东方雕塑艺术的巅峰’。”寺内讲解员小张打开殿内射灯,“仔细看,中间主佛是释迦牟尼,两侧侍立文殊、普贤;再往后,十二尊圆觉菩萨分列左右,或坐或立,神态各异——有的低眉沉思,有的手持经卷,有的侧耳倾听,连衣纹的走向都随体态自然流动。”

最令人惊叹的是细节:一尊菩萨的右臂自然下垂,手腕处的皮肤褶皱与玉镯的弧度完美贴合;另一尊菩萨的发髻上,珍珠串饰的凹痕里还残留着千年前贴金的痕迹。“这些彩塑用了‘贴金沥粉’工艺,现在看来依然鲜艳。”小张说,“上世纪80年代修复时,专家在彩塑胎体里发现了宋代特有的‘麻筋泥’配方,让泥胎更坚韧,不易开裂。”

“以前只在课本上见过宋代彩塑,今天近距离看,才懂什么叫‘以形写神’。”来自杭州的美术生小陆举着速写本,“菩萨的眼神不是‘看’,是‘望’,仿佛能穿透千年,与你对话。”

3. 禅意慢游:古寺里的“生活美学”

法兴寺的美,不仅在建筑与彩塑,更在“人”与“寺”的共生:

晨钟暮鼓体验:每日6:00敲钟108下(对应108种烦恼),17:00击鼓,游客可在山门外静立聆听,感受“闻钟醒心”的禅意;

古树下的茶歇:寺内“松风轩”提供太行山野茶、长子炒饼,坐在千年古柏下,看阳光透过树叶洒在茶盏里,听文保员讲寺里的老故事;

抄经祈福:后院设“禅意书斋”,游客可体验抄写《心经》,用毛笔在宣纸上触碰古人的精神世界(材料包30元/份,成品可带走)。

“带孩子来这里,不是为了‘打卡’,是想让他知道,古寺不是冰冷的石头,是有人守护、有人生活的‘精神家园’。”太原的刘女士和孩子一起抄完经,笑着说,“他现在问‘菩萨会不会孤单’,我就告诉他,有树、有鸟、有我们来陪。”

4. 周边联动:翠云山中的“古建群落”

法兴寺所在的翠云山,还藏着两处“姐妹古刹”,可串联游览:

崇庆寺(车程15分钟):以“宋代罗汉像”闻名,殿内十八罗汉造型夸张生动,与法兴寺的“写实派”形成对比;

长子古城(车程20分钟):春秋时期即为晋国都城,现存文庙、城隍庙等古迹,可体验“上党梆子”戏曲表演(每日10:00、15:00)。

“从法兴寺到崇庆寺,就像从‘宋塑课堂’走到‘罗汉剧场’。”林薇计划着下一站,“这两处的彩塑风格不同,正好做个对比研究。”

5. 四季皆景:古寺与自然的“光影对话”

春(4-5月):寺内古柏抽新芽,山桃花、丁香花沿山路绽放,空气里都是清甜的香气;

夏(6-8月):绿荫蔽日,平均气温25℃,坐在松风轩听蝉鸣,是天然的“避暑禅房”;

秋(9-10月):银杏金黄,红枫似火,与古寺的红墙黛瓦相映成画,是摄影爱好者的天堂;

冬(12-2月):雪落古寺,青瓦覆白,彩塑在暖阳下泛着温柔的光,宛如一幅淡墨山水。

实用攻略:如何深度探访法兴寺?交通与周边

外部交通:

自驾:太原出发,沿太长高速至“长子出口”(约1.5小时,过路费60元),导航“法兴寺”(景区停车场免费);

公交:长治市区乘101路公交至“长子县城”(约1小时,票价5元),转乘长子-慈林镇班车(约20分钟,票价8元),步行10分钟抵达;

高铁:长治东站打车至法兴寺(约40分钟,车费80元)。

周边推荐:

莲花山(车程30分钟):道教名山,有“莲花宝塔”等景观,可与法兴寺形成“佛道文化”双线;

发鸠山(车程50分钟):《山海经》中“精卫填海”的起源地,适合登山爱好者。

门票与导览

门票:40元/人(含讲解器租赁);

优惠:学生、60-69岁老人半价(20元);70岁以上、军人、残疾人免票;

导览服务:

免费讲解:每日9:00、14:00在游客中心集合,讲解员带逛三进院落、重点讲解彩塑(时长1小时);

电子导览:微信小程序“法兴寺文化”,扫码可听建筑、彩塑细节讲解,含AR复原(如圆觉殿宋代风貌)。

最佳游览时间

上午9:00-11:00:光线柔和,适合拍摄彩塑细节;

下午14:00-16:00:听讲解、抄经,感受禅意;

避开节假日高峰:周末游客较多,建议工作日前往,体验更安静。

深度体验清单

住一晚“山景禅房”:推荐“法兴精舍”,由寺内旧寮房改造,推窗见山,夜晚可听松涛(标间280元起,含素斋早餐);

跟一场“古建修复体验”:每月最后一个周六,文保专家指导拼接古建构件模型(198元/人,含工具包、证书);

带一份“法兴伴手礼”:推荐长子炒饼礼盒(40元/盒)、手工麻纸(30元/刀)、彩塑书签(15元/套)。

注意事项

殿内禁止拍照(尤其是彩塑),可在外部拍摄建筑;

抄经需保持安静,材料用完请归位;

山路较陡,建议穿防滑鞋,老年人需家属陪同;

尊重宗教场所,勿大声喧哗,绕行佛塔时按顺时针方向。

游客故事:在这里,与千年前的匠人“对话”

“我爷爷是村里的木匠,小时候总看他做家具,说‘手艺要经得住时间’。”来自邯郸的95后木雕师小周蹲在圆觉殿外,对着殿檐的斗拱临摹,“今天看这些彩塑的衣纹,突然懂了爷爷说的‘气韵’——不是刻得像,是让石头、泥巴‘活’过来。”

上海的中学历史老师王女士则带着学生做“彩塑调研”:“我们测量了菩萨像的高度、衣纹的弧度,对比宋代《营造法式》里的记载,孩子们惊呼‘原来课本里的知识就在眼前!’”

结语:法兴寺,是一寺,更是一部“立体的中国艺术史”

从北魏的舍利塔到北宋的圆觉殿,从唐代的石雕到宋代的彩塑,法兴寺用最“笨”的方式——一砖一瓦、一凿一塑,保存着中国古建的“基因密码”。正如王建国科长所说:“法兴寺的价值,不在规模宏大,而在‘原真’——它是唐宋工匠智慧的‘活样本’,是今人触摸历史的‘桥’。”

这个秋天,不妨走进长治法兴寺。在燃灯塔的阴影里,在圆觉菩萨的凝视中,在古柏投下的光斑间,读懂中国古建的“匠心”,触摸千年艺术的“温度”。你会发现,这座藏在深山里的古刹,不仅是一座寺庙,更是一部立体的中国艺术史,等待每个来访者,与千年前的匠人“对话”。

(注:文中数据截至2024年9月;具体开放时间、活动安排以景区当日公告为准;建议出行前关注“长子文旅”官方微信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