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重庆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拟申请设置高等学校的公示,对拟向教育部申报的以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置重庆第二医学院事项予以公示。
据悉,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和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均为“双高”院校,实力不俗。值得一提的是,“双高”院校合并案例虽少,但也有先例。2024年3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发布《安徽省“十四五”高等学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方案》,拟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安徽应用技术职业大学(筹)。今年7月21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官网发布“关于设立安徽应用技术职业大学(筹)决策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意见征集的公示”。
高校合并有诸多积极影响,不仅可以通过资源重组和优化,突破原有发展瓶颈,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还能减少重复建设投入,提升办学效益。在升本方面,学校还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弥补单一院校在“升本”核心指标上的短板。但也要注意,高校合并并非简单的“加法”,也面临文化融合、机构调整、人员安排、资源重新分配等挑战。
多所“双高”校,升本!
2021年,《教育部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提出,支持少量办学历史悠久、质量优质、效益明显,区域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发展急需的师范、医学、公安类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聚焦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点区域,以优质高等职业学校为基础,稳步发展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严把质量关,逐步完善学校和专业设置标准、专业目录、学位授予以及评价机制等,引导学校坚持职业属性,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办学。2022年2月,在教育部召开的发布会上,时任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的陈子季提到,支持符合条件的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独立升格为职业本科学校。
在此之下,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少“双高”校为成功升本全面发力。
在职业本科方面,今年9月23日,教育部副部长熊四皓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提到,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有中职、高职和本科三个层次,中职学校有9302所,高职有1562所,职业本科有87所,在校生共3400万人,我们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而目前的众多公办职业本科中,包括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北京科技职业大学、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金华职业技术大学、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大学等,有不少院校是以“双高”校为基础设置的。
与此同时,多所“双高”校也正在推进升本进程。如10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发布《关于拟申报高校设置事项的公示》,拟申报的3所高校分别是以山东科技职业学院为基础设立山东科技职业大学;以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为基础设立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大学;以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基础设立淄博师范学院。而其中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均为“双高”校。
高职升本,不简单!
不管是合并升本还是独立升本,不管是升普通本科还是职业本科,对相关高校和学生而言都是巨大机遇。
但升本并不容易。高职院校升职业本科或普通本科,都需要达成对应的条件,在办学规模、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等方面达到大学、学院、职业本科的设置标准。以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为例,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一般应在8000人以上、生师比不高于18:1、专任教师总数不少于450人、近五年累计立项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数量在20项以上……

但达到标准仅仅算是拿到“入场券”。教育部2021年发布《关于开展“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拟升格的师范、医学、公安高等专科学校,须为2006年及以前审批设立,原则上每个类型每省(区、市)不超过1所;拟设立的本科层次职业学校,须把控节奏、优中选优,对照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综合考量后,再编入规划,原则上每省(区、市)不超过2所。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也提到,“十四五”期间,拟设置的高等学校须全部纳入设置规划,未纳入规划的高校设置事项原则上不受理。
名额上的限制,一定程度加剧了各校升本的难度。对此,高职院校需更精准锚定自身特色补短板,主动对接区域需求争资源。部分院校也可以通过合并以统一主体申报,既能规避政策名额竞争,又能凭借叠加优势满足教育部对本科院校或职业本科相关的指标要求,在激烈的竞争中为升本创造更多可能。
高职升本无疑是重大利好,不仅是院校自身的发展契机,更能从办学定位、资源配置、社会价值等维度实现突破。但在激烈的竞争中,高职院校唯有积极“练好内功”,深化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办学水平,才有可能脱颖而出。
来源:麦可思研究整理自教育部网站、各省教育厅、重庆市教委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