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语境中,“凡尔赛”一词已突破其名词界限,演变为形容词。大约在 2020 年,“凡尔赛文学”风靡网络,专指那种看似不经意的抱怨实则炫耀的表达方式,例如“大房子打扫起来真麻烦”、“老公送的奢侈品太扎眼”
这一流行语的源头正是法国著名的凡尔赛宫,它在中国人潜意识中,象征着法式皇室的极尽奢华与极致财富。我曾造访此地,留下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经历,很值得说道说道。

“太阳王”与康熙大帝的奇妙相似
凡尔赛宫由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主持修建。这位君主与中国的康熙皇帝几乎处于同一时代,两人有不少耐人寻味的共同点:
长寿记录:路易十四于 1643 年登基,在位 72 年,高龄 77 岁才离世(原文为 97 岁,应是笔误,路易十四生于 1638 年,卒于 1715 年,享年 77 岁),远超当时欧洲不足 40 岁的平均寿命,是世界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康熙帝(1662 年登基,在位 61 年)则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幼年继位:两位都是幼年丧父、很早登基——路易十四五岁,康熙八岁。
夺权经历:他们早年都曾受辅臣牵制,康熙智擒鳌拜,迅速掌握实权,路易十四则是在辅佐他的马萨林逝世后,才真正独揽大权。
勤政强国:两人皆精力充沛、勤于政事,路易十四每天工作 6 到 10 小时,康熙除了生病和重大节日,几乎日日听政,路易十四使法国成为欧洲霸主,法语风靡一时,康熙收复台湾、平定三藩、开疆拓土,将清朝推向封建王朝的巅峰
虽然他们也曾专制好武,但以封建君主的标准衡量,两人都是文治武功的明君,使各自国家在当时傲视群雄。
极致奢靡下的“土”与“不便”
凡尔赛宫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体量巨大且过度奢华,其风格是洛可可的前奏。从巨大的金色大门开始,一路向里,眼睛仿佛被各种金色的装饰“淹没”:屋顶、喷泉、窗户、围栏、天花板、雕塑……无所不用其极地堆砌着黄金。
最令人眼花缭乱的是皇后的寝室,金色的墙纸、吊灯、家具,甚至床单、床罩都镶着金边,金色彻底统治了一切,这种不留“喘息空间”的铺张,如同一个生怕别人不知其财力的暴发户,只追求炫耀的极致,而缺少高雅的品味。

我并非反感金色本身,例如金阁寺的金箔与周围环境、黑白留白搭配得宜,显得典雅,但凡尔赛宫的金色,却透着一股挥霍无度的“土气”,远不如中国苏州园林中盐商和贪官的审美精致,若要我用一个字来形容凡尔赛宫,那就是“土”。
更让人不解的是凡尔赛的园林。从宫殿高处俯瞰,它就是一系列几何图形的枯燥堆砌,缺乏变化和意境。漫步其中,空旷无遮,既无乘凉之处,也少有休息之地,令人疲惫。我猜想,这或许是路易十四为了向宫廷贵族展示他的几何学造诣吧!这种不懂“留白”、滥用奢华元素的做法,造成了参观者的审美疲劳。

令人咋舌的卫生状况
尽管宫殿建筑本身毫无吸引力,但一位志愿讲解员的故事却让我印象深刻,他西装笔挺,带着浓重的法国口音,却十分敬业且擅长讲故事,我好奇地问起厕所的位置,他大笑着爆了一个猛料:“当时凡尔赛宫根本没有厕所!”

回家查阅资料后发现,此言非虚,凡尔赛宫过于追求宏大奢华,居住功能反而极不方便,宫中没有厕所或盥洗设备,甚至连太阳王本人都必须在卧室壁炉内便溺,更令人吃惊的是,路易十四一年只洗一次澡。

我忍不住脑补了一个荒诞的场景:身高 1.54 米的太阳王,在一个寒冷冬夜,在巨大的金色大床上与皇后玛利亚公主温存。在极致奢华的背景下,寒风从窗缝灌入,加上壁炉内残留的排泄物气味,以及路易十四身上的混合臭味,浪漫瞬间崩塌。一个不适时的喷嚏,打乱了皇帝的节奏,也带来了一串鼻涕,最终不雅地滴在了皇后胸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