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振德题】
艺术家简介

王振德 1941年4 月生于天津宝坻。现为天津美术学院教授、硕士导师,天津美协艺术理论研究会副会长、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天津美学学会顾问、天津弘一法师研究会顾问、天津湖社画会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高研班导师、中国艺术研究院博硕班特聘导师、中国国学研究会荣誉会长等。曾任天津美院中国画研究室主任、《中国书画报》总编辑、天津市社科规划艺术组组长、中央电视台《鉴宝》专家组成员等职务。他是中国当代学人画的首倡者和实践者,师承陈半丁、李智超、萧朗、孙其峰等先生。其书画创作追求诗文书画合璧和中华文化内涵。1999 年被中国美协等单位评为百杰画家。2001 年被评为新世纪中国山水画二百家。2003年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他是国家项目《齐白石全集·诗文卷》主编,也是《中国近现代书画家辞典》主编。现已出版《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王振德》等画集8种,另有《中国画论通要》等 20 余种学术著作出版行世。
文心铸墨 格韵天成
王振德书画作品的艺术特质与文化内核
作为中国当代“学人画”的首倡者与实践者,王振德的书画作品始终以深厚学养为根脉,将诗文书画的文化底蕴与人生哲思熔铸于笔墨之间,既见传统功力的扎实传承,更显学人特有的思想深度,在当代画坛形成了辨识度极高的艺术面貌。这种特质的养成,既得益于陈半丁、萧朗、孙其峰等名师的悉心指点,更源于他对“画家当具学者修养”理念的终身践行,使其作品超越了单纯的技法呈现,成为承载文化精神的艺术载体。
在花鸟画创作中,王振德将笔墨技巧与文化寓意完美融合,其《金钱遂意图》堪称“学人画”理念的经典诠释。这幅作品以“万岁不败”汉砖朱拓为核心,上下以红线牵起一串铜钱,下方奇石上蹲伏着两只金蟾,石后水仙青翠绽放,在仿古佛黄宣的映衬下尽显雅致意境。更令人称道的是画面中的三段题跋:从刘海戏金蟾的民间传说切入,谈及世人对金钱的普遍心态,再结合汉砖拓片的由来阐释创作缘起,最终落脚于“取之有道,用之有德”的金钱观,将作画缘由、文化典故与人生感悟层层递进地呈现出来。这种“一画三跋”的创作方式,让诗文书画与古砖传拓形成有机整体,既延续了吴昌硕等前辈对古砖文化的珍视,更赋予传统题材以当代思想内涵,尽显书卷气与哲思性。其花鸟画后期更形成“雄浑奔放又精致雅丽”的特色,将写意泼墨与工笔技法巧妙结合,在张力与细腻的平衡中传递情感与意趣。
山水画领域,王振德同样秉持“诗画合璧”的追求,不刻意追逐视觉冲击,而重在以笔墨营造可游可居的意境。其《千山雪霁》便是典型代表,作品以简练而精准的笔墨勾勒出雪后山峦的静谧景象,皴擦点染间可见对宋元山水法度的传承,却又在留白与墨色层次中融入个人对自然的体悟。画面中虽无繁复细节,却通过山石的肌理、林木的姿态传递出雪后天地的清旷之气,辅以题跋点睛,让观者既能感受到笔墨的韵味,又能品味到山水背后的文化意境。他的山水创作始终坚守传统文脉,将古人笔墨精髓与自身观察感悟相融合,在苍润的笔墨中寄托情怀,实现了“画中有诗”的古典审美追求。
王振德的作品之所以与众不同,核心在于其“文心”与“笔墨”的共生共荣。无论是《金钱遂意图》中对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运用,还是《千山雪霁》里对山水意境的诗意营造,都不是技巧的孤立展现,而是学识、修养与情感的综合表达。他不追潮流、不炫技法,而是以笔墨为媒介,让每一幅作品都成为文化传承与思想表达的载体,既经得起专业层面的技法推敲,又能引发观者的文化共鸣与人生思考,这正是“学人画”最珍贵的艺术价值,也是其作品在当代画坛独树一帜的根本所在。
作品欣赏

《事事三思图》


《喜庆丰年》

《永葆韶华》(孙其峰题)

《人间盛开向阳花》(孙其峰题)

《双松久久》

《凌霄欢歌》(与孙其峰合作)

《浩然正气》

《秋花紫实》(与萧朗合作)

《世世清白图》

《望燕思母》

《欢喜增寿图》


《自在游》(王颂余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