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导语:这已经是第三个长安系高管调任东风集团,前两个是周治平和冯长军。
10月27日,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风集团”)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宣布中央组织部决定:王俊同志任东风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

这意味着,这位从长安汽车深耕三十载的“汽车老兵”,正式加入东风转型攻坚的核心团队。从长安第三次创业“破局者”到东风集团的高层管理者,王俊的履新不仅是他个人职业生涯的新篇,更承载着外界对“他能否复制长安经验,为东风的转型向上按下加速键”的期待。
长安系汽车老将
回顾王俊的职业生涯,是与长安汽车的自主创新进程深度绑定的。
出生于1972年的王俊,1995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随后参加工作入职长安汽车。在长安汽车的近三十年时间里,他曾历任长安汽车公司技术中心综合管理处副处长、科研管理处处长,科技委科技管理处处长,科技质量部科技管理处处长,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兼产品策划处处长、销售公司市场部产品管理处经理,市场部副部长、部长,长安汽车公司总裁助理兼市场部部长、党支部书记,总裁助理兼销售公司总经理、长安汽车副总裁兼长安商用车事业部总经理等职务,长安汽车总裁等职位。
多个部门的工作经历,让其逐步成长为横跨研发、市场、管理的全能型人才。

王俊的高光时刻从2020年开始,这一年朱华荣升任长安汽车董事长,王俊接棒总裁,两人搭档开启长安“第三次创业”关键期。朱华荣主导战略方向,王俊负责执行落地。
两人“搭档”期间,合力推进长安汽车三大核心战略。香格里拉计划:聚焦新能源技术研发,累计投入超2500亿元,构建纯电、混动、氢能多技术路径;北斗天枢计划:加速智能化转型,推出SDA架构、天枢大模型等核心技术,并与华为合作打造“全域5G数智工厂”;海纳百川计划,布局全球化市场。
数据显示,2021-2024年,长安汽车销量均处于增长中,分别为230.1万辆、234.6万辆、255万辆和268.37万辆。直至2025年初王俊离任,正式前往中国兵装集团任职。
值得一提的是,王俊在离任之前提出的 “竞争进化论”,至今仍对长安汽车的企业战略有着深远影响。他认为,汽车行业当下的 “内卷”,本质上是技术迭代进程中不可避免的阶段,企业不应局限于价格战,而应通过 “外卷” 去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东风领导班子已基本完备
随着王俊的加入,东风领导班子成员扩至8位,包括董事长、党委书记杨青,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冯长军,董事、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刘艳红,副总经理、党委常委尤峥、黄勇、王俊、周锋,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纪检监察组组长、党委常委。
这也是本月内,东风汽车集团高层的第二次重大调整。10月11日,东风集团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议,宣布:冯长军同志任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免去其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职务。
至此,东风领导班子已经基本备齐。
从今年东风汽车的整体表现来看,其前三季度累计销量170万辆。虽然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1.1%)和自主品牌(同比增长6.2%)涨势喜人,但整体上离年初制定的“重回300万辆、挑战320万辆”的目标,仍存着不小的差距。而这背后最大的原因之一是其传统合资支柱销量的断崖式下滑。
面对合资品牌在内的传统业务萎缩,东风公司的新能源转型虽然有增长,但仍不够。旗下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保持了较高的同比增速,猛士、奕派等也在努力布局。然而,若将东风的新能源销量置于集团总盘之中,其占比仍然偏低。
这意味着,新能源业务的增长所带来的增量,尚不足以填补合资品牌塌方所留下的巨大窟窿。横向对比行业,东风公司在新能源领域虽然技术储备深厚,但在品牌声量、市场反应速度和规模化方面,与头部新势力及比亚迪等巨头相比,仍存在差距。
与此同时,在如火如荼的中国汽车出海浪潮中,东风面临着明显的掉队风险。与上汽、奇瑞、长安等已在海外市场建立起可观体量和品牌声量的车企相比,东风的海外业务规模相对较小。其海外渠道网络、本地化运营深度等,仍与头部车企存在差距。
自主不够强、合资萎靡不振、出海仍需深耕等等这些,都将是接下来新领导班子需要亟待攻克的难题,而具体到王俊,其能否利用其过去的宝贵经验,为东风的转型进行助力,对集团而言也颇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