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地藏菩萨的艺术形象常以“比丘相”为根本,虽不及石雕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拥有华丽服饰,但是石雕地藏菩萨的僧人相却有着独特的象征寓意。在佛教文化中,僧人相均为“光头”,体现在视觉上是头部无任何冠冕(如宝冠、发饰),对应佛教 “剃发染衣”的出家仪式,象征“断除世俗烦恼、舍弃欲望,以清净身心践行救度”。石雕地藏菩萨一直都以光头僧人相示现,这也体现了地藏菩萨慈悲怜悯,传递“平等对待一切众生”的态度。
其次,石雕地藏菩萨以光头僧人相示现并非随意设计,其源于佛教经典记载、佛教造像文献以及传统信仰文化等多方面。据佛教经典记载,石雕地藏菩萨的核心身份是“修行中的比丘”,这是造像采用僧人相的根本来源。
再者,石雕地藏菩萨的光头僧人相是“誓愿内涵”的视觉表达,众所周知,石雕地藏菩萨的核心精神是“悲智双运、代众生苦”;地藏菩萨以无尽慈悲承担地狱众生的苦难,以智慧践行“不住涅槃、不住生死”的救度行。而“僧人相”的每一个细节,都精准对应这一精神内涵,成为“誓愿可视化”的载体。
此外,石雕地藏菩萨的光头比丘相,也象征“断除烦恼、脱离世俗”,僧人剃发是佛教“出家”的标志,代表舍弃世俗欲望,以清净身心修行。地藏菩萨以光头形象出现,体现其“以出家人的清净心,远离烦恼干扰,专注救度众生”的决心。
总之,石雕地藏菩萨的光头僧人相,是佛教艺术形象和菩萨身份的固定体系。石雕地藏作为佛教文化中的出家菩萨,他的“比丘相”,既无宝冠,亦无璎珞,仅身着袈裟,整体形象象征着“以出家人的简朴与修行,承担救度重任”;这种形象差异,本质是“愿力方向”的视觉区分;光头僧人相的石雕地藏菩萨“以苦行与定力深入恶道救度”,为佛教艺术文化增添了奇妙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