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可能永远想不明白,百年前连近海防御都捉襟见肘的中国海军,如今却已迅速成长到让他们敬畏的地步,特别是随着福建舰完成三舰电磁弹射,创下多个世界第一。然后新的004航母正在建造的传闻传出后,更是让美西方都感到不可思议,认为中国发展速度实在太快了。
9月25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面对中国是否在建造第四艘航母且为核动力航母 的提问时,直接回应称我不掌握你说的具体情况。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始终根据国家安全需要和装备技术发展,推进航母建设。
这里我们并没有直接否认,不过也没有肯定,属于模棱两可。但明确了“按需求推进”的核心原则,而且过去我们只要是这种不直接否认的回应语气,一般就是八九不离十了。而且我们结合此前大连造船厂卫星图里出现的大型舰船建造模块、武汉水泥航母改造时特意去掉的烟囱设计,再加上中核集团“玲珑-M”改进型反应堆的技术突破,这些信息凑在一起,结论其实很明显。004 型核动力航母,正在从图纸走向实际建造。
若004航母真的为核动力,那么其排水量按照福建舰已达8万吨来看,其必然超过10万吨级,所以他的出现可不仅仅是简单的装备更新,背后还有深刻含义和意义。
而要理解它的意义,我们就得先回头看看中国海权的百年历程。
120年前的甲午海战,北洋水师“致远舰”冲向敌舰的那一刻,不仅是一艘军舰的悲壮,更是中国“有海无防”的缩影。那时候,中国海军的舰船吨位与西方列强差得太远,只能守着自家海域被动挨打,最终的结果就是领土被占、主权受损,连刚起步的民族工业都没了海洋屏障的保护。
从那以后,“拥有能守护海权的强大海军” 就成了刻在国人心里的念想。但这个念想,一等就是近百年,直到 21 世纪初 “瓦良格” 号的到来,才真正有了起步的机会。
2002年,“瓦良格”号拖着锈迹斑斑的舰体到大连港时,怎么看都像一堆没用的钢铁。没有动力系统,没有雷达设备,舰体内部的结构更是布满隐患。更难的是,当时西方对中国搞技术封锁,别说核心技术,连相关的设计图纸都没有完整的,中国航母发展只能从零开始。
改造“瓦良格”号的那些年,科研人员几乎是拆了装、装了拆。每一个部件都要重新测绘,上百万张图纸一张一张画出来,动力、雷达、舰载机起降这些关键系统,全靠自己研发。就拿舰载机起降来说,为了找到最佳的角度和速度,团队做了上千次模拟试验,直到2012年歼-15第一次成功落在辽宁舰甲板上,才算真正突破这个难关。
辽宁舰的价值,绝不止是有了一艘能出海的航母那么简单。第一,它让中国摸清了航母从设计到运维的全流程,知道了每一个环节该怎么干。
第二,它培养出了第一批航母人才,从指挥官到舰载机飞行员,再到甲板上的保障人员,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中国航母发展的种子。
第三,它打破了西方“中国永远造不出航母”的说法,给后续的自主建造攒足底气。如果把甲午时期的中国海军比作“学走路都摔跟头的孩子”,那辽宁舰的改造成功,就是终于站稳了脚跟。
辽宁舰
有了辽宁舰的基础,自主建造的步子明显加快。2019年山东舰正式服役,从开工到服役只用了6年,这个速度比同期美国、英国建造航母的时间缩短了近一半。
山东舰的突破,首先是全自主。舰体结构、动力系统、雷达电子设备,全都是中国自己研发生产的;其次是针对性优化。对比辽宁舰,山东舰调整了舰岛的位置,扩大了甲板面积,还改进舱室设计,能多放好几架舰载机。这些细节的改变,说明中国已经不是照着葫芦画瓢,而是真正理解了航母该怎么设计,才能更符合我国实战需求,这是重大突破。
辽宁舰证明中国会造航母,山东舰则证明中国能造好航母。更重要的是,山东舰的建造过程,还搭建起了一套完整的航母产业链。从钢铁材料到电子设备,再到舰载机生产,每一个环节都有国内企业支撑。这套体系,才是后续更先进航母能持续发展的根本。
山东舰
山东舰服役后,中国航母发展没有歇脚,2022年福建舰下水,直接实现了从追赶到并跑的跨越。
福建舰最亮眼的就是电磁弹射技术。要知道,美国最先进的“福特”号航母,电磁弹射系统搞了十几年还老出故障,到现在都没形成稳定战斗力;而福建舰的电磁弹射技术,已通过试验,验证了成熟可靠性,成为全球少数能实际应用该技术的航母型号。
电磁弹射的好处很直接:第一,重量轻、占空间小,能给航母节省出更多装舰载机和弹药的地方;第二,弹射力度能调,不管是重型的歼-35隐身战机,还是轻型的预警机、无人机,都能兼容;第三,出动效率高,比传统的蒸汽弹射快了三分之一,这在实战中意味着能更快掌握制空权。
除此之外,福建舰还验证了中国在大型舰船设计、电力系统集成这些关键领域的能力。这些技术,其实都是在为核动力航母铺路。从辽宁舰的“学习模仿”到福建舰的 “技术并跑”,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这个速度背后,是整个国家工业实力的提升,也是科研人员没日没夜的攻关。
福建舰
现在,004型核动力航母初露峥嵘,终于让中国航母发展走到了“从并跑到领跑”的阶段。
从目前能看到的信息来看,004型航母排水量预计超过10万吨,采用的改进型反应堆,通过环形燃料组件与新型燃料技术,功率密度提升20%,可满足10年免维护需求,这就意味着它能长期在远洋部署,解决常规动力航母的续航短板。
舰载系统方面,004型可能会装四条电磁弹射轨道,搭载歼-35隐身战机、空警-600预警机,再加上隐身无人机,能形成“制空、制海、反潜”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更关键的是,004型将采用模块化建造技术,其建造速度将能得到极大提升,也就是一艘航母能实现更快的建造下水和服役。
可能有人会问,中国为什么要花这么大精力搞核动力航母?其实答案很简单,都是为了安全需求。
从历史上看,百年前因为海权弱,中国吃了太多亏;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海外贸易占GDP的比重超过30%,“一带一路”上有大量中国企业和人员,这些都需要海洋运输通道来保障。常规动力航母虽然能应对近海和短期远洋任务,但要是想长期在远海维护利益、保护公民安全,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核动力航母刚好能补上这个缺口。它就像一座“移动的国土”,哪里需要就能快速开到哪里,这正是国防部说的“根据国家安全需要推进航母建设”的深层意思,不是为了争霸,而是为了守住自己的利益。
回头看这一路,从“瓦良格”号的艰难改造,到山东舰的自主突破,再到福建舰的技术并跑,最后到004型的略微领跑,中国航母发展的每一步,既是继往开来,也是在弥补遗憾。
120年前,我们只能在黄海看着敌人的军舰横行。现在,我们建造的巨舰正在驶向深蓝。百年前国人的海权梦想,终于在今天变成了现实。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