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里的民生大事,尤其是在北方,供暖显得尤为重要。在西安每年的供暖季,大家的日常问候总少不了“你家多少度了”这句话。
西安市2025-2026年度集中供暖季已于11月15日正式启动,在供暖全面启动一周之时,为主动回应社会关切,11月21日下午,西安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联合西安市热力集团举办企业开放日活动。

此次活动以“走进暖心工程,共建温暖城市”为主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物业代表、省市主流媒体及自媒体代表等30余人,从热力源头、外网检查点、中转交换站再到用户终端,实地探访供暖全链条流程。
首站来到幸福林带供热公司,这里是西北首个以“多能互补”的“绿建”系统为载体的智慧化供热厂区。作为热力源头,其作用原理是通过燃烧,在大型锅炉内将经过专业处理的软化水加热。与传统锅炉直接加热热水不同,该锅炉通过“蒸汽-水-蒸汽”的两次相变过程实现供热,既降低了氮氧化物排放,又提升了热能利用效率。


当前项目已投用一期3台锅炉设备,其供热范围可覆盖北至西光厂、东至浐河、西至西安交通大学、南至建工路区域。今年为已68个小区、6.8万余户居民提供热源。
在供热“心脏”背后,自然少不了大脑中枢的关键支持,这便指向调度主控室。走进中控室,大屏幕跳动着供热区域实时数据,涉及温度、流量、压力等精确至小数点后两位的参数内容。一旦某区域回水温度偏低或流量异常,系统将自动触发预警,以便现场调度员及时完成参数调整,保障“源头”高效运行。

离开厂区,参观队伍来到设于幸福林带一侧的外网检查井旁,工作人员在井下60℃高温环境下完成了管道内气堵的缓解作业,通过精准控制阀门开度及补偿器等设备,可平衡幸福林带片区总长41.29公里主干管网与19.07公里支线的流量,避免局部过热或过冷。
经过地下动脉输送,热源便来到事关供暖“最后一公里”的小区换热站。需要了解的是,当高温热水通过一次管网流抵小区时,并不能直接进入家中,而是需要换热站将主管道送来的高温一次网水流经板片的一面,把热量传递给在另一面流动的、通往住户家中的二次网水,这样既保护了主管网的水质和压力稳定,也使得小区内部的供暖系统可以独立调节和检修,互不干扰。


在东方社区104街坊换热站,工作人员详细介绍小区管网敷设方式,明确供热设施红线内外建设责任划分,清晰供热设施维护的权责边界。
同时,社区网格员向供热部门相关负责人反馈部分二次管网末端住户家中存在室温较低的情况,负责人现场表示将及时针对问题开展协助排查,保证老旧小区的用热需求。
活动随后进入座谈会环节,来自西安市城管执法局、西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安市城投集团、西安市热力集团等部门及企业的负责人,就今冬供暖保障工作及供暖启动以来社会反映的多方问题进行了集中介绍和解答。

据介绍,西安市从五个层面重点推进供热保障。一是全力保障气源,18.16亿立方米气源和3366万吉焦热源当前已全部落实;二是提前整治隐患、确保设施达标运行,自5月至今累计检修管网1635公里,整改问题46个,消除隐患1291处,同一时间升级热力站103座、改造管道94公里;三是推出“码上暖”服务平台,住户可通过张贴于各小区公告栏中的专属二维码,线上提交报修或实现线上咨询等服务,以小区为单位配备专属“供热服务管家”,实行“一对一”包联服务。
另外,成立7个督导组分片包抓,督促企业10月25日前完成设备检修、11月3日前完成冷循环试压;应对寒潮,联合气象部门研判,督促企业调整参数、加密巡检,保障极端天气供热稳定。

座谈会现场,多位人大代表、物业代表及自媒体代表纷纷提出疑问、意见,譬如增加对用热常识的科普宣传、提高反馈工单的响应时效、加快老旧小区管网改造等方面,工作人员结合实例逐一回应。
身为“走进暖心工程”的重要载体,本次开放日活动兼具科普与服务双重价值,一方面通过全流程探访,让公众清晰感知城市供热的运作逻辑与保障举措,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厚植对供热工作的支持基础;另一方面以政企民互动为纽带,精准捕捉诉求,将现场反馈转化为服务优化的“问题清单”,为后续提升供热保障能力提供实践参考。